中時社論》主導國會外交 韓國瑜應有所爲

中國時報社論

依照慣例,民主基金會改組時會由立法院長韓國瑜接任董事長,承擔起領航國會外交的棒子。以韓國瑜就任院長後所展現的靈活與包容,預料將爲國會外交注入新活力,在世界舞臺廣結善緣,爲臺灣拓展國際空間。民進黨政府應放下黨派歧異,在政策與資源上全力支持。

民主基金會 不應綠友友

民主基金會是2003年陳水扁總統任內成立的,由外交部主管及補助,宗旨是推動國際交流。當時國民黨居國會多數,該基金會便由國民黨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董事長,董事涵括各黨派及學者專家,政黨申請補助的額度依立院席次比例分配。之前綠營傳出希望由前立法院長游錫堃續任董事長,無異打破21年來的慣例,所幸外交部長吳釗燮已拜會韓國瑜,敲定將由韓國瑜出任董事長。

民進黨在大選取得執政權,卻失去國會最大黨地位,如今府院與國會分屬不同政黨主導,未來恐將不斷上演政策角力戰。但超越黨派推動國會外交的民主基金會,不但不該成爲政治惡鬥的場域,更可以成爲朝野立委放下黨派之爭,集中力量協助臺灣走向國際的合作場域。

一般來說,行政部門必須嚴謹遵守政府的外交路線,代表民意的國會則可有更多彈性。一來國會並非行政部門,不受行政部門管轄;二來國會代表多元的民意,外交上有自己的看法很常見。但國會又有權監督政府施政,審查預算、法案與人事案,因此對行政部門的決策有相當影響力。

這也是爲什麼國會外交一直受各國注重,因爲打交道的門檻比較低,政治顧忌少,對政策卻頗有影響力。尤其臺灣長期處於外交劣勢,與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沒有邦交,此時國會外交往往能發揮很大功能,繞過官方管道的層層關卡,讓友臺的國會議員替臺灣發聲或提案,進而對該國政府形成壓力。美國國會中許多友臺議員提出多項提升臺美關係的法案,日本的日華議員懇談會也是促進臺日關係的重要力量,歐洲許多國家經常有國會議員訪問團來臺,都是很好的例子。

現在立法院三黨不過半,淪爲老二的民進黨不能再一意孤行;而只比民進黨多1席的國民黨如果一味要與行政院鬥,結果可能導致政事癱瘓,因此未來在立法院裡,三黨都要學習如何既競爭又合作。韓國瑜作爲立法院長,可以努力促使朝野立委放下黨派惡鬥,在多項事務上尋求妥協合作的共識。最能凝聚共識的應該是在外交方面,因爲打破國際孤立是全民共同的心聲,改善對外關係攸關臺灣長遠的生存發展。

政治顧忌少 發揮效益大

韓國瑜既爲國會最高領袖,帶領跨黨派立委推動國會外交應該責無旁貸。組團出訪、邀請各國國會團來臺參訪、推動智庫及民間團體的交流,都能爭取更多國際支持。至於民主基金會過去頻頻補助「綠友友」,項目常與國際交流無關,有如替政黨豢養打手搞認知作戰,未來必須杜絕,畢竟民主基金會拿的是納稅人的血汗錢,不能成爲民進黨謀取私利的工具。

臺灣深陷國際孤立,蔡英文上臺後由於親美倚美的政策導致兩岸兵兇戰危,至今斷了10個邦交國,大陸對臺政治、經貿、軍事施壓力道不斷拉高,我們國家的處境已經岌岌可危,執政黨有責任化解,國會更扮演着力挽狂瀾的角色。當外交工作受限於政治阻礙時,國會交流可以另闢蹊徑,韓國瑜就任院長後表現得相當有人味,展現彈性與包容,也努力扮演超然的中立議長角色,投注於國會外交,期待能對改善臺灣外交困境發揮積極效益。

而藉着交流的機會,韓國瑜也可以打破國際舞臺上只有民進黨一家之言的壟斷局面。民進黨非常擅長文宣,過去國際社會只聽到民進黨的論述並據以解讀臺灣,如此便容易出現偏頗。韓國瑜可以提供跨黨派的不同觀點,讓外界認識到臺灣內部對基本國家方向、外交與兩岸政策存在着多元不同的主張,民進黨一味反中、仇中的路線對臺灣的生存發展未必有利。在民進黨政府之外,韓國瑜領導的國會外交可以讓臺灣多元的聲音被國際聽見,讓臺灣在美中對抗及兩岸對撞的僵局裡爭取更多回旋空間,讓人民擺脫被逼着上戰場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