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登太平島 校正迴歸中華民國主權

中國時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不出席太平島碼頭整修工程竣工儀式,未能續寫陳水扁、馬英九兩位總統任內登島宣示主權的紀錄。國安高層用「南海情勢緊張,臺灣不宜添亂」作理由,不僅意在掩蓋蔡總統不敢登島的窘境,也可能有聽命於美方不惹事的意味。「護主權」3個字,民進黨永遠是喊得震天價響,行動卻淪爲侏儒。

民進黨只敢嘴上喊喊

遙想疫情高峰期,民進黨高官發明「校正迴歸」,以緩解民衆對疫情快速蔓延、政府防疫不力的負面情緒。而這個詞,恰好可以形容蔡政府8年來對太平島主權的立場轉變。2016年,剛上臺的蔡政府,旋即面臨南海仲裁案的國際政治風波衝擊,該案挑戰中華民國對南海享有主權的歷史事實,公然稱「太平島是礁不是島」,引起輿論譁然。

當時的蔡政府果斷對南海仲裁案表達嚴正否定態度,加上那時蔡總統的520兩岸論述在北京眼中尚屬「未完成答卷」,故陸方罕見公開對蔡政府拒絕南海仲裁案的立場表達讚賞,給民共之間追求「和而不同」的政治默契一度創造想像空間。時任大陸副外長劉振民表示:「臺灣方面的反對立場鮮明堅決,維護好南海祖產符合我們的共同利益,這點兩岸是有共識的。」

然而,時過境遷,蔡總統的兩岸立場早已經用「兩岸互不隸屬」取代了「既有政治基礎」,而民進黨政府與美國的關係也變成極度不平衡的扈從結構。相較於當年面對獲美方背書的南海仲裁案結果,蔡政府還勇敢地說「不」,如今當美方嚴重關切中菲海警衝突、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親赴馬尼拉力挺小馬可仕時,蔡政府國安團隊全變「安靜小雞」,顯然對美方在南海的多邊抗中戰略,照單全收。

從8年前力駁南海仲裁案,到如今不敢登太平島、亦抹黑立委登島宣示主權,蔡政府完美演繹了從「昨是今非」又到「今是昨非」的反覆態度,確實需要對中華民國主權「校正迴歸」。在民進黨高官看來,主權只不過是一個合乎政治需要的「變項」,昨日可以「加多一點」,今日就可以「減少一點」。

爲了抗中,民進黨可以自詡「最能守護中華民國」,但面對憲法,賴清德又可以「口誤」稱,中華民國是災難。不難想像,在民進黨眼中,宣示太平島主權亦與「災難」無異,否則,爲何極力杯葛在野立委的行程?

今年總統大選的最大意義,就是在於臺澎金馬6成民意得到彰顯,在新政局之下,民進黨喪失對主流民意的代表權。基於人民主權原則,代表6成民意的國民黨、民衆黨立委,共同決定登上太平島宣示主權,這纔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民主精神的真正實踐,也是真正珍視主權、捍衛主權的行爲。蔡政府任內不斷流失的中華民國主權,如今真的到了「校正迴歸」的時候。

藍白立委登島護主權

藍白立委若能共同登上太平島,對內、對兩岸、對國際社會,都是彰顯中華民國主權與尊嚴的契機。

首先,6成民意授權的代議士「不甩」民進黨少數政府,毅然登島宣示主權,在國內層面貫徹人民主權原則;其次,中華民國的國會議員登上太平島,也意在向對岸宣示,堅持中華民國固有疆域不變,新國會可以爲兩岸互信與和平做出貢獻;再者,立委登島是政治動作而非軍警動作,在國際社會宣揚臺灣追求區域和平的信念,爲中華民國的國際人格賦予更正面的標籤。

退一步講,即便蔡英文總統最終回心轉意,親率朝野立委登上太平島,中共也絕不可能出動軍警海空跟監,反而可能有默契地爲此行留出安全通道。原因在於,大陸的任何軍事行動均服從政治決定。例如福建海警迫近金門禁限制水域、共機共艦大舉穿越海峽中線,都是針對特定時期民進黨兩岸政治言行的迴應動作。反過來,蔡英文、賴清德過往多次赴金馬視察,有哪次看到近在咫尺的共軍爲難政府專機的情形?

蔡總統卸任前不忘接見柯文哲、喊話朱立倫,似乎把「政黨溝通、朝野團結」視爲個人歷史定位。其實,達到上述地位的最佳途徑,就是率朝野立委赴太平島宣示主權,找回中華民國總統的初衷。然而,華府不樂見、國安團隊怕擔責,中華民國「總統」就此降格爲「總督」,還談什麼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