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科技霸權地位 賀錦麗推政策應對大陸科技業崛起
▲ 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賀錦麗日前宣佈了一項極具戰略意義的經濟政策,旨在扶持美國的先進產業。(圖/路透)
●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近日,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宣佈了一項極具戰略意義的經濟政策,旨在扶持美國的先進產業,從而在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和經濟競爭中佔據優勢。這項政策的核心在於增加對半導體、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業的投資,並推動供應鏈的本土化,以應對來自大陸的挑戰。
政策背後的政治動機
賀錦麗的這項經濟政策不僅是經濟策略,還具有明顯的政治動機。隨着美中競爭愈加激烈,賀錦麗此舉顯示出美國對大陸的強硬態度,尤其是在科技領域中。近年來,大陸的科技產業迅速成長,尤其是在半導體、5G、人工智慧等領域,已成爲全球技術領導者之一。美國擔憂,若無法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將可能面臨技術依賴大陸的局面,這不僅會削弱美國的國際影響力,還會讓其國家安全面臨更大威脅。
▲ 近年來,大陸的科技產業迅速成長。(圖/路透)
從更廣的背景來看,這一政策也與美國2024年總統選舉的政治氛圍密切相關。隨着共和黨的萬斯(J.D. Vance)與民主黨的華茲(Gavin Newsom)逐漸成爲競選焦點,如何在對華政策上保持強硬態度,並同時促進美國經濟成長,成爲各方討論的核心議題。賀錦麗的政策恰好迎合了這一需求,旨在向選民展示,民主黨不僅在外交上強硬,也有能力在經濟上引領美國度過危機。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美國先進產業的優勢與挑戰
美國在先進產業中有着悠久的領先優勢,尤其是在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領域。例如,伊隆.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特斯拉(Tesla)和SpaceX就是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展現了美國在太空探索、清潔能源和自動駕駛技術上無與倫比的實力。然而,即便如此,這些先進產業也面臨着來自大陸的巨大壓力。
▲ 美國在先進產業中有着悠久的領先優勢,尤其是在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領域。(圖/路透)
大陸在過去十年內持續加大對科技產業的投入,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其成長速度之快令全球矚目。根據2023年的數據,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年成長率達到了30%以上,已經佔據了全球市場的重要地位。美國擔心,若任由這一趨勢發展,大陸將在全球科技領域形成壟斷,美國的先進產業將陷入被動局面。因此,賀錦麗的政策不僅在經濟上支持本土企業,也是一項防禦性措施,防止美國科技領域的長期侷限。
供應鏈的本土化挑戰
在賀錦麗的政策中,供應鏈本土化是另一個核心目標。自從新冠疫情暴露出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後,美國便開始思考如何重塑供應鏈結構,減少對大陸的依賴。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美國目前嚴重依賴臺灣和韓國的供應。根據統計,臺灣的臺積電(TSMC)生產了全球超過50%的先進半導體,而美國本土的生產能力僅佔全球市場的12%。
▲ 臺積電生產了全球超過50%的先進半導體,而美國本土的生產能力僅佔全球市場的12%。(圖/記者高兆麟攝)
賀錦麗的政策明確提出,通過增加對美國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未來五年內將把美國本土半導體產量提升至20%。這一目標的實現,將大幅度減少美國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並強化其在全球科技產業中的競爭力。然而,這一政策的實施也面臨着巨大挑戰。首先,半導體生產是一項高資本投入、高技術壁壘的行業,即使美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也需要時間來培養足夠的技術人才和產能。其次,大陸並未因此停滯不前,反而加快了其科技領域的自給自足進程,並積極推動「中國製造2025」戰略。
技術人才的競爭
技術人才的供應不足,是美國實現其高科技產業本土化的另一大障礙。賀錦麗政策的推動需要大量的科技專業人才,特別是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專業領域。然而,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美國在這些領域的人才缺口依然巨大。隨着科技領域的競爭加劇,美國公司不得不面臨來自大陸企業的「人才爭奪戰」。大陸科技公司願意提供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發展機會,吸引全球頂尖人才。而這樣的局面,使得美國即便在資金和技術投入上有優勢,也面臨無法招募足夠人才的窘境。
▲ 技術人才的供應不足,是美國實現其高科技產業本土化的另一大障礙。(圖/德州儀器提供)
根據2024年的統計,美國半導體行業的空缺職位超過了5萬個,這一數字未來還可能繼續攀升。與此同時,大陸的科技巨頭如華爲、百度等企業,正通過不斷吸納全球科技精英來填補其技術短板。賀錦麗的政策能否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還有待觀察。
全球科技競爭中的盟友關係
美國要在與大陸的科技競爭中獲勝,不僅需要依賴本土政策,還需要與全球盟友加強合作。賀錦麗在政策中也提到,將繼續與歐盟、日本、韓國等科技領先國家進行深入合作,建立更緊密的科技聯盟,以共同應對來自大陸的挑戰。例如,美國與日本最近達成了一項半導體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晶片研發、生產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以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
▲ 美國與日本最近達成了一項半導體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晶片研發、生產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圖/CFP)
然而,這一合作並非毫無挑戰。美國在與盟友的合作中,仍需平衡各國的利益與政策分歧。例如,歐盟目前正推動「數位主權」(digital sovereignty)政策,希望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更多的自主控制,這與美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形成一定衝突。此外,日本和韓國在供應鏈問題上也有各自的考量,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合作的深入程度。
賀錦麗政策的潛在風險
儘管賀錦麗的政策看似爲美國提供了一條清晰的經濟戰略路徑,但其實施過程中存在多重風險。首先,過度依賴政府的經濟干預可能會帶來市場扭曲。許多專家指出,市場自發機制通常更能有效分配資源,而過度的政府幹預可能會導致企業的依賴性增強,削弱市場競爭力。其次,美國的供應鏈本土化政策雖然能減少對大陸的依賴,但也可能帶來成本上升和產品價格上漲,最終導致通膨壓力增大。
▲ 若美國的封鎖措施過於強硬,可能會激發大陸更強烈的反制手段。(圖/CFP)
此外,該政策的國際影響也不容忽視。大陸對於美國的高科技封鎖政策早已作出反應,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並加快了對先進技術的自主研發。如果美國的封鎖措施過於強硬,可能會激發大陸更強烈的反制手段,進一步加劇全球科技領域的對抗。
重申科技霸權地位 美在科技戰中主動出擊
賀錦麗推出的這項特別經濟政策,無疑是美國應對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舉措。然而,其實施過程中將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供應鏈重塑、技術人才短缺、與盟友的合作協調等問題。儘管這些挑戰不容忽視,賀錦麗的政策仍顯示了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重塑其領導地位的決心。
在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背景下,科技實力已成爲一國綜合國力的核心標誌。大陸的迅速崛起給美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而賀錦麗所推出的政策,不僅是對大陸科技挑戰的迴應,也是美國重申其科技霸權地位的重要手段。美國是否能夠如願在先進產業領域再次取得全球領導地位,仍有賴於政策的執行效果及其與國際夥伴的合作深度。
▲ 賀錦麗的政策表明,美國決心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競爭中,確保自己在最具戰略意義的科技領域持續領跑全球。圖爲賀錦麗與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遺孀、艾默生集團董事羅琳。(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總體而言,這項經濟政策標誌着美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一次重大布局。它不僅有望促進美國的產業升級,還可能成爲未來美中科技競爭的新一輪轉折點。然而,隨着大陸的科技實力不斷成長,這場競爭無疑將變得更加複雜和激烈。美國能否在這場長期競賽中保住其全球科技領先地位,將決定其未來幾十年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無論如何,賀錦麗的政策已經表明,美國決心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競爭中不再只是被動應對,而是主動出擊,以確保自己在最具戰略意義的科技領域持續領跑全球。這一政策是否能夠如期實現其宏大的目標,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