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與“土耳其製造”

本報駐土耳其特約記者 張 灝 本報記者 楊沙沙國際管理諮詢機構麥肯錫近期發佈的年度《時尚狀況》報告顯示,歐盟從中國採購服裝和紡織品的比例正在下降:從疫情前的34%降至2023年的31%。研究預計,到2030年這一比例可能進一步降至26%。與此同時,土耳其作爲新的供應方,其市場佔有率正在上升。不過,土耳其紡織業上升的勢頭也在遭遇市場萎縮和成本上漲等不少因素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競爭與合作成爲土耳其和中國在紡織服裝等製造領域同時奏響的兩股旋律。

“中國企業對土耳其的關注在持續上升,繼基礎設施、汽車、能源科技等領域後,土耳其在紡織領域也迎來了中國企業”。土耳其《經濟學人》週刊近期採訪土耳其紡織行業代表稱,從2022年開始,全球成衣製品需求萎縮,這直接影響到土耳其的相關行業。2023年,土耳其成衣出口下降9.2%。2024年這一趨勢仍在持續,今年前7個月行業跌幅達到10.2%。代表們預估該行業全年將出現10%左右的虧損。

伊斯坦布爾成衣和服裝出口商協會董事會主席古爾特佩解釋說,成本上升是土耳其紡織服裝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受高通脹、能源價格持續走高等因素影響,土耳其成衣製品行業成本以美元計算,平均比亞洲競爭對手高出40%至50%,比歐洲部分國家也要高出15%至20%。此外,主要市場如歐盟的需求萎縮也是重要原因。

古爾特佩認爲,拼成本和價格,土耳其無法與亞洲競爭,但土耳其紡織業可以拼的是高附加值產品,例如生產質量、設計以及與歐盟的關係。

土耳其服裝製造商協會主席拉馬贊·卡亞認爲,土耳其紡織和成衣製品行業近來一度經歷寒冬,目前正處於緩慢回暖階段,但由於勞動力成本攀升等因素,競爭力已經不及臨近的埃及。

布爾薩是土耳其重要的紡織和成衣製品生產基地,當地一家企業負責人接受土耳其《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土耳其服裝業已經失去成本優勢,無法與中國、埃及、巴基斯坦等國企業競爭,土耳其服裝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應該是“意大利模式”:專注於品牌、時尚和設計,提升品質而不是產量。如果能夠利用當前機遇完成產業升級,土耳其服裝行業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在行業困境下,土耳其行業代表也希望吸引更多中國企業投資。專營男裝的奧爾卡時尚集團董事長奧拉克恰奧盧表示,曾有中國企業通過中間人表達投資意願,他認爲中國企業傾向於投資或收購成衣品牌,以便更好開拓歐洲市場。

事實上,中國與土耳其的服裝產業鏈關聯緊密,面料輔料是土耳其自中國進口的主要產品,原因在於土耳其紡織品成本和動力價格均較高,批量生產能力也不及中國。

《環球時報》記者從行業人士處瞭解到,中土兩國在紡織領域的一大合作潛力可能會是紡織機器貿易。土耳其的紡紗產量在歐洲位居前列,過去,土耳其以歐洲紡機爲主,但隨着中國紡機產品性能和競爭力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土耳其紡織企業開始考慮選擇中國紡機產品。在今年10月舉行的上海國際紡織機機械展覽會上,土耳其團帶着採購訂單到場“掃貨”,不少中企收穫頗豐。

根據《財富商業洞察》本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國在全球紡織機械市場中佔據亞太地區最大的市場份額,中國紡織行業正在迅速採用自動化、數字化和可持續實踐等技術進步。目前由青島生產的噴水織機已經被土耳其紡織工廠引入生產線。一家總部位於武漢的智能棉花清分機也將產品銷往土耳其。

與此同時,一些經營土耳其市場的中國製造業從業者也表示,近年來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土耳其製造”的進步,中國產品需要在全球化時代同對手相互借鑑。

經營廚具用品的浙江義烏商戶李曉青(化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不光是紡織領域,土耳其在五金製造業領域也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實力。土耳其相關產品設計在功能和品質上已與中國產品不相上下。“他們的模具製造技巧尤爲突出,這體現在他們能夠通過巧妙的模具設計,使產品在視覺上顯得厚重而實際使用時卻輕便耐用。例如,土耳其的鍋具在耳朵和鍋壁的設計上,通過模具的巧妙處理,讓人在視覺上感覺厚重,但實際觸摸時卻發現其輕且薄。”李曉青表示,這種模具技巧值得中國廠商學習。“這也提醒我們,要不斷學習和改進自身的生產工藝,以應對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在這個全球化的市場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纔是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