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鳳梨》藍弋豐/魯樑亡國記大家都看過了 誰該吃鳳梨?
每當中國經濟打壓臺灣,就有人會引用《魯樑亡國記》,這篇文章其實原本故事出自於《管子‧輕重戊第八十四》,2012年時,由我本人將古文翻譯爲白話文,取標題名爲《魯樑亡國記》,發表在個人的痞客邦部落格上,後來流傳甚廣,很多人拷貝轉貼,許多看過的人不一定知道原始出處,但反正最根源是古代故事,當初我希望更多人知道這個故事,也就從未追究著作權問題。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話說齊桓公認爲魯樑這個國家對齊國有戰略重要性,問管仲有何辦法打下魯樑,管仲建議根本不用打,而是讓齊國「讓利」,高價購買魯樑特產紡織品,魯樑全國以爲遇到財神,全民轉行專做紡織品出口齊國,這時齊國突然斷絕貿易往來,魯樑國君才趕緊要人民放棄紡織業趕緊回去種田,哪來得及?
於是魯樑只好投降齊國。
近來中國又以檢疫爲由,停止進口臺灣鳳梨,執政黨官員與民意代表輪番抨擊中國打壓臺灣農業,呼籲全國吃鳳梨,對抗中國經濟戰,於是拙作《魯樑亡國記》又成爲熱門文章,其實鳳梨的情況跟魯樑的故事有一點差異,因爲臺灣所生產鳳梨,大體上來說,其中9成是供應國內,只有1成出口,但是出口之中,有9成是出口中國。
▲近日中國以檢疫爲由,停止進口臺灣鳳梨,使鳳梨成爲朝野政黨紛紛力挺的對象。(圖/記者屠惠剛攝)
也就是說,鳳梨產業本質上沒有被中國經濟打壓就會消滅的問題,實際上絕大部份市場是臺灣本土,中國禁止進口,多出的一成,臺灣人一年多吃一兩顆鳳梨就解決了,根本不需大驚小怪,卻被炒作得好像產業滅亡。
但另一方面,執政黨主張提防中國,這個概念獲得選民認同,因而執政,更進一步連任,應該忠於選民所託,實踐自己的主張。
2012年以來,每當網路論戰中國問題,《魯樑亡國記》總是被不斷轉載引用,尤其是執政黨人與其支持者非常熱心散播,看過的人不知有無數百萬?
既然如此,2016年完全執政以來,針對各行各業,應該都要積極預防「魯樑事件」,也就是想辦法降低出口對中國依賴比例纔對。
▲作者認爲,民進黨從2016年全面執政,應更積極降低對中國出口比例。(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結果到了2021年,竟然鳳梨出口中國還佔總出口9成,這是無能,還是政府怠惰,或是光說不練?
此次鳳梨事件,網路上鼓吹「自由鳳梨」,主張臺灣鳳梨比菲律賓鳳梨好吃得多,各國都想要。
臺灣鳳梨比較好吃是事實,但可不是今年纔好吃,爲何過去都出不了國門?
中東是鳳梨可以大發利市的潛力市場,但是大多由菲律賓與印度鳳梨佔據。
▲卡達原先有望成爲臺灣農產品的潛在市場,臺灣卻失去進入這市場的大好良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事實上,中東市場早就對鳳梨在內的臺灣農產品感興趣,多箇中東國家國營超市高層都想了解臺灣農產品,中東學者因而經年累月,屢次呼籲臺灣政府,應該把握機會拓展農產品在中東的市場,外交與農業單位總是充耳不聞,只能徒呼負負。
2017年中東發生沙烏地阿拉伯與卡達斷交併且截斷海陸空交通的重大事件,卡達位於半島,陸地上只與沙國相接,原本糧食大多由沙國陸上進口,突遭封鎖,一時間亟需取得其他進口農產品來源,這原本是臺灣趁機打入卡達市場的天賜良機,但是臺灣相關單位一動也不動,卡達很快透過伊朗、土耳其解除燃眉之急,如今更已經與沙國和好。
臺灣鳳梨第二大出口市場是日本,駐日代表謝長廷,此次面對要求日本多進口的聲浪,委婉的說,實在無法要求日本在短時間內突然大量進口,這樣做價格也不會好。
▲農委會記者會-至今日訂購鳳梨數量統計表 。(圖/翻攝自Facebook/行政院農委會)
謝長廷說得沒錯,要經營出口市場,平時就要努力,通路進貨水果不是可以突然決定,從行銷上的規劃與準備,到實際的物流與檢疫,有非常多環節需要安排,更不可能像臺灣發動全民吃鳳梨,就能塞給日本人。
謝長廷所言固然有理,但相對的,2016年執政黨完全執政以來,深知《魯樑亡國記》的道理,卻到底至今都在幹什麼呢?
自由鳳梨爲何囿於中國因素?
各國市場全無開拓,臺灣也沒有建立利於出口的企業化農業結構,而是保持小農狀態,就算有外商想來採購,數量跟品質都無法確定,一開始就直接打退堂鼓。
多年怠惰的結果是,只有因爲統戰策略下讓利,因此「看起來像鳳梨就收」的中國市場,成爲臺灣出口鳳梨的大宗,其他正常市場通通進不去。
如今網路民粹纔來喊自由鳳梨,只是網路笑話,實際上若現在想把多餘鳳梨緊急銷給世界各國,如謝長廷所言,根本就會發生困難。
▲作者認爲,若平常臺灣疏於經營全球農產品市場,如今也難以直接將多餘的鳳梨產量外銷外國。(圖/高公局提供)
當然,從根本的國家戰略上思考,臺灣發展農業,產值只佔總體經濟的2%上下,還越來越低,卻使用57萬公頃土地面積、7成的水資源,而臺灣不僅地狹人稠,水資源也極其寶貴,尤其在極端氣候下,越來越常遇到缺水問題,因此臺灣保存農業,從國家戰略思考,本來就不是用來出口換取外匯,而是基於糧食安全考量。
若是要出口賺外匯,還不如把農業用地用水留給臺積電等工商業,賺得遠遠更多。
出口農產品,有所謂「內含水」的概念,因爲農作需要耗用大量水資源,出口農產品相當於出口種植過程中使用的水資源,臺灣過去中南部缺水,如今連桃竹苗也都缺水,網路封爲「護國神山」的臺積電,如今正受到缺水困擾。
這樣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卻還想宣揚農產品出口「發大財」,是相當愚蠢的行爲。
全民吃鳳梨非問題解方
從這個根本戰略角度上思考,臺灣鳳梨本該大多數由臺灣人享用,而不是拿去出口,若以此角度來看,政府怠惰於發展農業出口,也就可以原諒。
但是,執政黨顯然並非如此設想,因爲政府老是要吹噓農產出口,行政院長蘇貞昌2019年7月還在臉書宣揚政績,喜孜孜的說2019年上半年水果外銷產值破紀錄。但是,其中8成都是出口到中國。
蘇貞昌當初的宣傳圖片中,就畫上了9成市場在中國的鳳梨。
因此,全臺灣最沒有資格拿出《魯樑亡國記》的就是執政黨,因爲行政院長吹噓出口農產到中國喜孜孜的嘴臉,像極了魯樑人追着管仲的使者,以爲看到財神,渾然不覺遭設計,那種愚蠢,簡直一模一樣。
國家要能長治久安,或最基本的不要滅亡,執政者需要有長期的整體戰略思考,而不是總是頭痛醫頭。
若從根本戰略思考,認爲臺灣農業的存在意義爲糧食安全並非出口換匯,水資源緊缺時出口「內含水」更是不智,所以不需積極改變不利於出口的結構,那就不要老是要吹噓農產出口。
若是竟然認爲出口農產品會比臺積電好賺,那就應該積極農業結構改革,汰除難以現代化、也普遍老化面臨退休的小農,引進大型農業企業,並積極外交拓展市場。
▲面對中國政府的經濟制裁,政府除了呼籲全民吃鳳梨之外,還有更多事情可以做。(圖/翻攝自Facebook/賴清德)
若是認知到市場過度集中於中國有相當風險,那就應該在中國打壓前每日兢兢業業的分散市場,更應該平時就要政策禁止、道德勸說,阻止想要賺中國錢的農民。
如今執政者卻是,上述策略無一進行,出事了要全國吃鳳梨。農民出口中國賺錢的時候,既沒有繳稅,也不用付水費,更沒有分潤給全國其他國民,遇到風險了,卻是全國要承擔?有這樣的道理嗎?
更竟然爲此編列了高達10億元新臺幣預算,整個科技會報跨部會署計劃也不過16億預算!在野黨也嚴重失職,竟然不起而抗議,指責政策買票。
▲面對市場經濟,或許農民也不能老是期待鳳梨價格不能跌,並老是希望全民救鳳梨了。(圖/ETtoday資料照)
其實,面對此一事件,政府應該尊重市場,專營出口日本的農民,當中國市場發生風險時,撫摸着所生產的高級鳳梨,看着與專業出口商以及日本企業契作的合約,得意於自己的先見之明,笑着安穩的睡個好覺。
因爲品質不穩定只能專營出口中國的農民,在中國變卦下,只能低價銷貨,價格降低讓臺灣百姓人人爽吃鳳梨,也就輕易的吃完了,農民記得這次損失,以後不再只想賺中國錢,日後更爲精進,如此纔是對所有人都好。
不要再鄉愿「價格不能跌」,老是要全民吃鳳梨了。
熱門點閱》
► 中國禁鳳梨》謝金河/搶救臺灣水果 政府需重建食品加工產業鏈
► 中國禁鳳梨》沈榮欽/加拿大油菜籽價格創新高 起因經濟制裁
► 中國禁鳳梨》吳昆玉/大陸農業統戰沒搞成 只肥到臺辦&買辦
► 中國禁鳳梨》鬼才阿水/中共剛攻擊臺灣「旺來」 這次又爲何而來?
► 苦苓/老人不能慣!拒絕父母的情緒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