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 首次完成海試

大陸海洋溫差能發電取得新突破。圖爲海洋溫差能發電裝置搭載「海洋地質二號」船進行海上試驗前期準備。(新華社)

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局)消息,近日,由廣州海洋局牽頭研發的20kW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搭載「海洋地質二號」船在南海成功完成海試,返回廣州南沙。據瞭解,這是中國首次在實際海況條件下實現了溫差能發電的原理性驗證和工程化運行,標誌着中國海洋溫差能開發利用從陸地試驗向海上工程化應用邁出了關鍵一步。

廣州海洋局高級工程師寧波指出,海洋溫差能是指海洋表層海水和深層海水之間由溫度差而形成的熱能,國際海洋能組織的調查報告表明,溫差能是各類海洋能中儲量最大的能源類型,開發前景巨大。中國海洋溫差能儲量豐富,但相關基礎與應用研究主要處於理論研究及陸地試驗階段。

據瞭解,廣州海洋局聯合多家單位攻克了小溫差寬負荷透平發電、深海保溫取水、冷水管路安裝工藝等核心關鍵技術;同時充分發揮南沙高品質產業集羣優勢,系統整合了機械精密加工、電氣程式控制設計、低溫製冷系統等方面優勢企業資源,按照南海的實際海況研發了大陸國內首套20kW(千瓦/時)海洋漂浮式溫差能發電裝置。該裝置大陸國產化率達到100%,且整機體積只有常規同等規模溫差能發電設備的1/3,成本低,機動靈活性強。

今年8月,該裝置在中國南海水深1900米處海域開展了首次海上試驗。試驗發電總時長4小時47分鐘,最大發電功率16.4kW,有效發電利用率達到了17.7%。

寧波表示:「此次海試不僅證明了自主研發的海洋溫差能發電系統原理可行,還實現了發電利用的實用性驗證,相關領域專家對本次成果進行評審驗收,認爲該裝置技術先進,主要核心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準,具有較強的示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