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部冷流雪觀測試驗啓動,探究冬季致災暴雪成因
新京報訊 據中國氣象局消息,日前,中國東部冷流雪觀測試驗在煙臺啓動。試驗聚焦冷流雪的形成機理及影響,利用大氣物理和大氣化學綜合觀測手段,開展致災冷流暴雪多尺度作用機理研究。
冷流雪也稱“冷流降雪”,常發生於我國黃海、渤海沿海地區,也見於江蘇、上海、遼寧等東部沿海地區,影響範圍涉及中、朝、韓、日四國,最典型的在煙臺、威海一帶,冷流雪佔總降雪日數的比例高達80%以上。
不同於一般性降雪,冷流雪對流性、局地性明顯,常形成“列車效應”,易出現積雪。例如,2023年12月,山東半島出現多場冷流降雪,其中威海文登積雪深度達74釐米,打破山東全省最大積雪深度紀錄。
中國東部冷流雪觀測試驗通過氣溶膠、雲和降雪綜合觀測,認識人爲和沙塵氣溶膠輸送對冰相降水的作用機制,釐清我國東部冬季致災暴雪的多尺度作用機理,突破冰相微物理的認知難點,提高冬季降水的業務預報能力。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浩然介紹,試驗將持續5個月,以煙臺市冷流雪觀測超級站爲中心,依託風雲氣象衛星、山東半島氣溶膠輻射觀測網、自動氣象觀測站、S波段雙偏振天氣雷達網及沿海浮標觀測網,形成點面結合的綜合探測體系,具備冷流雪中尺度-風暴尺度-粒子尺度全鏈條觀測能力。
編輯 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