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何時駛入現實?
本報記者 李剛
智能駕駛,通俗地講,就是汽車駕駛中採用了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使車輛能夠自動駕駛,減少甚至不用人工參與。
從科幻概念到多處可見的生活場景,近年來,以智能網聯汽車爲載體的智能駕駛技術正一步步從夢想駛入現實,並持續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體驗:智駕車輛穩如“老司機”
打開車門,繫好安全帶,輸入目的地,啓動車輛,車輛便自動提速、轉彎、變道,遇到紅燈或有行人過斑馬線時,也會提前減速和停車。通過車載電子屏幕,記者還能看到三維實時路況。
在長約26公里、耗時45分鐘的行程中,汽車行駛安全平穩,駕駛座上的安全員馬師傅甚至一次都沒有接管車輛。“車是越來越智能了。”馬師傅從事智能網聯汽車安全員工作已有5年之久,見證了自動駕駛技術的迭代升級,“我的工作就是監測車輛運行,防止車輛發生不可控的意外情況。但是現在車輛的反應速度比人快,感知範圍比人大,幾乎不需要我介入。”馬師傅告訴記者。
據介紹,這是蘇州高鐵新城企業輕舟智航新近推出的高階輔助駕駛解決方案“輕舟乘風”,可以支持“城市多場景+高速+快速路”多種複雜路況的點到點輔助駕駛。輕舟智航CEO於騫介紹,“輕舟乘風”具備無保護左轉、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紅綠燈識別、窄路及擁堵路段通行、自動繞障等多種高階輔助駕駛能力。
儘管智能化水平高超,但“輕舟乘風”仍是一款L2級別的智能駕駛技術系統,企業內部更願意稱其爲L2++或者高階輔助駕駛。
據悉,按照對駕駛員解放程度的不同,智能駕駛技術可分L0到L5六個等級,數字越大意味着智能程度越高。其中,L2級依託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硬件,可在一定條件下完成自動加速、自動剎車、保持車距以及障礙物識別等功能。
目前,L2級智能駕駛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諸如特斯拉、比亞迪、領克、理想等國內外汽車品牌的車輛,大多具備L2級功能,包括全速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自動跟車、打轉向燈自動變道等。“感覺非常方便省力,可以極大地緩解駕駛疲勞。特別是在高速公路上,不用一直踩着油門。”市民王桂娜是一位比亞迪車主,自從接觸智能駕駛功能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成了忠實擁護者。在她看來,智能駕駛技術已經極大地提升了駕駛舒適度,改善了生活品質。
現實:智駕場景已然可見
2023年第一天,在蘇州高鐵新城南天成路上,131輛智能駕駛汽車就以新年第一跑的形式迎接新年到來。
行走在“智駕大道”——南天成路上,不時會有智能網聯汽車駛過。L4級智能駕駛小巴穿梭不停,無人配送車使命必達,無人環衛車定時上崗,無人出租車載客安全可靠……當前,近50個車路協同應用場景已經在蘇州高鐵新城先行先試,並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蘇州高鐵新城,一些上班族也已養成了上下班乘坐智駕車輛的習慣。不少市民表示,體驗之後發現車輛行駛流暢平穩,極具舒適性。其中,L4級的無人小巴最受歡迎,自2020年投用以來,已有近50萬人次體驗。“坐無人小巴可以去醫院、高鐵站、商場,我覺得非常方便,也很有安全感。”市民王女士說。
而在全國範圍,隨着智能網聯汽車在各地相繼開展試點運營,已有不少公衆嚐鮮智能駕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等多個城市相繼開放L3、L4級的智能網聯汽車載人出行服務。
今年,蘇州高鐵新城計劃建設超40個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場景,支持40個車路協同應用示範驗證,觀光車、巡檢車、路面檢驗車等車型都已經開始謀劃佈局。
遠景:任重道遠但未來可期
雖然智能駕駛技術不斷成熟,但距離普遍使用還面臨許多挑戰和困難。
作爲新興事物,智能駕駛涉及衆多法律問題。例如,如果出現事故,責任將如何分配?相關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如何監管?此外,部分高級智能網聯汽車還面臨車輛不能入市、不能上牌等政策問題。
“還有就是軟硬件不兼容、車路協同硬件設施亟須大規模改造、單車智能應對複雜場景存在困難等問題,這也導致部分企業對未來發展頗爲遲疑。”先導產投是蘇州最主要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載體服務企業,負責搭建產業生態,推動集羣發展。在企業數據運營副總裁張令軍看來,智能駕駛仍處於高投入階段,實現大規模商業化落地仍需突破大量的技術障礙和政策法規限制。
但曙光並不遙遠,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先行先試。
在法律層面,2022年,《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國內首次對智能網聯汽車的准入登記、上路行駛等事項作出具體規定。例如,有駕駛人的智能網聯汽車發生交通違法或者有責任的事故,由駕駛人承擔違法和賠償責任;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在無駕駛人期間發生交通違法或者有責任的事故,原則上由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承擔違法和賠償責任。
有業內人士表示,蘇州也正在進行政策制度方面的探索,將爲產業發展進一步拓寬道路,破除機制障礙。
企業同樣沒有停滯不前。“智能駕駛的探索就像爬山,需要一步一步來。”輕舟智航生態市場&公共關係部副總裁霍靜告訴記者,爲了應對發展面臨的挑戰,企業去年提出了雙擎戰略:高階輔助以公開道路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打造“動力引擎”,驅動城市交通出行效率提升;同時,以高性價比的自動駕駛前裝量產方案打造“創新引擎”,助力客戶高效創新,加速將無人駕駛帶進現實。
在國家層面,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表示,將啓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組織開展城市級“車路雲一體化”示範應用,支持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及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應用。
未來已來,行則將至。隨着智駕技術的迭代升級,人們越發相信,無人公交車、無人出租車、無人商務車等智能駕駛場景,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活中,成爲生活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