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典範】林可勝貢獻軍醫 研究生理學享譽國際
國防醫學院首任院長林可勝銅像。(記者簡廷哲攝)
進入國防醫學院源遠樓3樓,向右轉就能看到首任院長林可勝的銅像。林可勝畢生投入生理學研究,建立抗戰時期之救護與軍醫制度,並在戰後規劃成立國防醫學院,貢獻所學,回饋社會,足爲醫護人員表率。
林可勝出生於民國前15年,爲新加坡華僑,在攻讀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及獲得科學博士後返國,先後擔任戰時衛生人員訓練所主任、軍醫署署長、國防醫學院首任院長等公職;此外,林可勝曾獲選我國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美國科學院士及愛丁堡科學會會員,在行政、教學、研究及服務等領域建立豐功偉業,享譽國際。
其中,林可勝在對日抗戰期間,組織我國紅十字會和戰時衛生人員勤務訓練所,不僅提供醫療服務及衛生勤務訓練,使軍隊的戰力得以維持,更冒着被砲火攻擊的風險,親臨戰場指揮所屬執行救護及輸送傷患工作,激勵及鼓舞軍隊士氣甚多;亦曾遠赴昆明,任遠征軍軍醫總督察,組成衛生中心,提高軍隊軍醫服務,成爲叢林作戰忠勇將士健康之保障。
林可勝擔任軍醫署署長期間,着手軍醫單位的整編及改組工作,按學歷及醫事訓練種類,構思「六級八類軍醫訓練」方式,建立國防醫學中心;更將軍醫養成教育及戰時衛生勤務訓練所合併,成立國防醫學院併兼任院長。
林可勝在辭去軍醫署署長及國防醫學院院長一職後,赴美擔任伊利諾大學、克雷頓大學等教職,並受聘於邁爾斯藥廠,透過阿斯匹靈機制的研究,引發學者廣泛引用,建構生理學界重要成果。其一生致力於軍醫、學術等領域,不論在戰時或承平時期,均展現卓越才能及無私奉獻精神,成爲後人學習和效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