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時碩工業創辦人黃亞興 3D經營模式 找到利基
時碩創辦人黃亞興。記者宋健生/攝影
受到機器人熱潮,從事專業金屬精密組件加工的時碩工業再度浮上話題檯面,時碩工業(4566)創辦人、總裁黃亞興面對多變市場,堅持3D經營(定義Define、設計Design 、期望Desire)模式,目標是要成爲全球利基市場與新客戶的專業策略夥伴,同時把中小企業組合起來,從「利他」出發,整合利多資源,打造平臺。
從利他出發整合資源
回顧黃亞興經歷,他於民國61年在北商讀了兩年書,學的雖然是商業,但最後選擇從事金屬製品加工。他畢業後,1980與1990年期間在外商工作,那段時間經過洗禮而開竅,並於1990年合夥創業做智申科技,可惜因股東想法不一而各奔東西。2000年後再從電子科技轉戰傳產,當時已48歲的他選擇重新創業,踏入製造業。
2000年剛好是個人電腦市場旺盛時期,但已看到步入紅海的跡象,黃亞興表示,他選擇傳產原因在於,傳產封閉保守但有很高附加價值,他認爲創新整合就能開創新局,自認是一個異類的傳產業經營者。
也因爲有商業、電子科技業經歷,黃亞興與一般傳產老闆思維不同,傳統的老闆是親自帶苦力做,打造組織跟專業人士搭配,但黃亞興帶領公司強調,搭配、組合,讓人才各得其所。
黃亞興表示,過去傳產大家都在做「me too」,把門關起來做更便宜、更有機會。但如果以其3D策略來分析,他定義公司要關注利基市場,並針對特定市場、客戶來設計服務,期許打造一個能在國際市場插旗臺灣傳產業。
對於當前產業處境,黃亞興指出,因爲日幣貶值影響,工具機業受到很大打擊,加上汽車產業轉型、大陸經濟狀況不佳等,許多廠商營收不佳。此外,第一代創辦人交棒,第二棒很難接。這些都是臺商面臨到的問題。
黃亞興進一步說,拜AI科技與地緣政治所賜,半導體與AI相關產業成爲當紅炸子雞,但金屬製品傳產漸漸式微,接下來企業需要具備國際汽車、工業與航太認證的能力,並與臺灣AI相關產業做好連結,扮演稱職策略夥伴,承接高規格、高品質金屬製品需求。
打造傳產成長大平臺
黃亞興表示,輝達熱潮凸顯傳產式微到不可忽視的地步,傳產若凋零就無法成就藍海大商機。他認爲這正是時碩的優勢所在。他希望時碩能成爲傳產羣聚成長大平臺。「如果提問自己一生能留下什麼,創造資源大平臺就是時碩的迴應」他說。
談及時碩規劃,黃亞興稱,一方面打造高附加價值產品、多元產品線,目前時碩在新能源車、液冷領域都有佈局,且在商飛C919也有提供零件;另一方面,爲了分散地緣政治風險,也實踐「China+1」策略,規劃在泰國設廠。
面對外界關注AI水冷接口進度,黃亞興稱,相關領域需要的金屬零件很多,時碩在水冷不做設計,而是與大廠結合做配套,在金屬製品上滿足需求。並定義自身爲老二,希望自己是「傳產業的臺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