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有土皇帝怎辦?醫曝「這些事」都算霸凌:首先要確保1事

圖/ingimage

勞動部公務員霸凌輕生案,連日引發民怨沸騰。總統賴清德28日宣佈政府擴大投資心理建設,並研議增列公務員身心調適假。霸凌無處不在,面對「土皇帝」恃強欺弱,如何誤陷自我懷疑困境,精神科醫師教你因應,避免被「職場胖虎」擊倒。

勞動部爆發霸凌情事,涉案的前北分署長謝宜容爭議管理行爲與後續處置態度,引發軒然大波,總統、行政院長卓榮泰紛紛出面致歉。無獨有偶,衛福部疾管署整備組黃姓組長也遭爆涉職場霸凌,疾管署28日證實事件屬實,霸凌成立,黃姓組長依考績法核予記過2次,該員改調非主管職務、調離原單位及工作場域。

除了疾管署整備組長外,衛福部另有多名官員疑涉職場霸凌,衛福部次長呂建德29日表示,行政調查含司長、副署長等官員共6人,初步訪談結果發現,其中2人情節具體重大及具爭議,即起調離現職。

近期,公務人員身心健康問題引起關注,總統賴清德28日主持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第2次委員會議,宣佈政府持續擴大投資心理建設,建立更完整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衛福部表示,將與相關部門研議增列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提升心理韌性,並協助各部會推展業管場域心理健康方案,尤其是容易取得自傷工具的國防部、內政部等,盼提供進一步心理支持。

超時工作、不合理要求,也是職場霸凌

霸凌情事屢見不鮮,各場域無所不在。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蘇渝評指出,霸凌根源來自「恃強欺弱」,上可追溯至自然界中強汰弱的叢林法則,反映人類部分行爲的本能。

不過,在當代理想的文明社會,致力建構人人生而平等的道德觀,任何人不該因性別、族羣、信仰、文化等差異,蒙受歧視或不公平對待。但在現實中,霸凌在校園、職場等各種場域,仍可能隨時發生。

除了強欺弱、上欺下,蘇渝評說,霸凌也可能出自弱勢者或缺乏自信者,爲不被欺負而武裝自我,反而成爲強勢加害者。

在校園霸凌中,常見遭小團體刻意欺負、冷落、孤立,乃至酸言酸語或言語威脅等。至於職場霸凌,則可能來自主管或同事,如主管刻意壓榨員工,讓一人負擔多人工作,以超時工作或不合理要求壓迫,或公司老鳥排擠、欺負新人等,這些行爲都屬霸凌。

要判斷是否霸凌,還是自己出問題,蘇渝評表示,當事人感受是評估指標,雖也關乎其耐受、敏感程度,因此,亦可詢問信任的第三方協助判斷。他提及,部分霸凌被害者,時常陷入自我懷疑,反覆檢討自己,也讓有些霸凌加害者常掌握「缺乏自信」爲所欲爲。

抗拒上班生活失序,及時求助專業醫師

蘇渝評強調,霸凌是不公不義的事,除了需要勞工、司法單位關心、介入,做爲精神科醫師關切重點在於身心健康;若每天在有毒的職場環境工作,長期可能導致身心耗盡,出現情緒低落潰堤、抗拒工作現象,一上班就深感痛苦,連踏進公司門口都在猶豫,甚至一直設法請假,猶如學生「拒學」。

此外,就算下班依然鬱鬱寡歡,對原有興趣事務完全失興趣,影響睡眠、食慾等,大幅影響生活節奏,雖不見得是霸凌所致,但都是參考指標,應考慮外援或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蘇渝評說,面對無法改變的有毒環境,這是務實的選擇,尤其當霸凌加害者是權力不對等的上司,若有意申訴或據理力爭,要先思考可能後果;倘若,判斷問題在預期時間內仍難解,就要考慮調離原單位甚至離職,離去不見得就是認輸,或放過霸凌加害者,而是爲先保護身心健康,尋找更健康的職場發展。

他也提醒,無論是否遭遇霸凌,若對工作感到不開心,應主動與信賴的人傾訴,適度宣泄情緒與壓力,並聽取他人意見,避免陷入孤立無援的情境。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本文出自2024.11.30《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