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房票安置新政,搶購熱潮背後的博弈與挑戰

近日,鄭州市政府推出的一項新的城中村改造安置政策——“房票安置”,在市場引發了廣泛關注。這項政策不僅改變了傳統拆遷補償模式,也給當地房地產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然而,在其背後,卻隱藏着村民、開發商及地方政府之間的複雜博弈。

2024年10月,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佈《關於印發鄭州市徵收安置項目房票安置實施辦法的通知》,宣佈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等地區將啓動房票安置工作。根據該政策,被拆遷戶可以選擇以貨幣形式獲得補償,並以此換取購房資格(即房票),用於購買商品房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此政策旨在加速城中村改造進程的同時,消化市場上的存量房源,穩定樓市。

政策出臺後不久,位於北四環附近的惠濟區雙橋村便成爲了首個試點區域。短短几天內,兩處指定樓盤中的數百套住宅被村民們搶購一空。其中,正商家河寬境項目尤爲突出,由於前期銷售不佳,該項目率先響應號召,開放了318套新房源供房票持有者選購。結果超出預期,售樓處人滿爲患,甚至出現了銷售人員站在沙盤上維持秩序的場景。

隨後,隨着更多城中村加入到房票安置行列,整個鄭州樓市迎來了銷售高峰。據克而瑞河南區域統計,從10月底至11月初短短一週時間內,多個項目成交量顯著增加,如中原華僑城一週內賣出580套,朗悅公園府則達到了259套。截至11月底,參與房票購房的樓盤比例已經超過80%,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

儘管市場反應積極,但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首先,部分村民對於新政策缺乏瞭解,加之信息傳遞不暢,導致他們在短時間內做出決策時感到焦慮和不安。其次,由於房票使用期限較短(最長不超過6個月),這促使不少人在未充分考慮的情況下急於出手買房。此外,房價上漲也成爲關注焦點,特別是那些原本就處於價格窪地的項目,因需求激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價格上調。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一代更傾向於接受房票安置,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善居住條件或者爲子女購置學區房。相比之下,年齡較大的村民可能更看重實物補償,擔心未來生活成本上升以及住房面積減少等問題。因此,在具體執行層面,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爲考驗地方政府智慧的關鍵所在。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