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樓市迎來政策寬鬆潮,有觀點稱投機者已基本離場
最近,房地產市場一系列寬鬆政策的落地激起輿論熱議。
5月13日,新湖南客戶端刊發評論文章稱,相關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全國共計50餘個城市對房產限購政策鬆綁,23個城市全面取消限購。首都北京最近13年來首次調整限購政策,更是被諸多專家解讀爲具有風向標意義。
該文認爲,地產商的輝煌時代或許結束了,但房地產作爲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短時間內不會輕易改變。房地產產業規模大、鏈條長、牽涉面廣,對上下游相關產業帶動效應強,更事關民生與就業。針對不再過熱的市場,因時制宜作出政策優化,不僅是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權宜之計,更是滿足羣衆新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圖遠之策。
新湖南客戶端文章還稱,從各地的實踐看來,雖然在快慢節奏、內容重點上略有差異,但大方向基本一致,就是從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兩方面發力。比如,長沙明確在長沙購房不再審查資格條件,參與房屋“以舊換新”的,也可按照“認房不認貸”的政策,享受首套房首付比例和按揭貸款利率。將城市裡閒置的存量住房充分利用起來,既可以避免增加過剩產能,也能夠爲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市民提供便利,這正是落實“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的題中之義。頻繁的房地產政策調整,能否真正扭轉市場預期,自然是各方關心、關注的話題。相信經過多輪房產調控之後,投資者對於房產的投資屬性更加理性審慎,政府對於房地產產業發展的規律更加熟悉,調控房產市場的“工具箱”裡,也肯定會有更多選項。
《時代週報》5月13日評論文章表示,觀察本輪樓市調整,杭州、西安同日宣佈全面取消限購,堪稱一個標誌性節點。因爲杭州、西安的限購曾經十分嚴厲,一度是全國執行限購政策城市的代表。在幾年前的樓市火爆週期中,爲了給樓市降溫,西安出臺了限購、限售、限貸、首付提高等一系列政策,據稱嚴厲程度直追北上廣。而杭州也一直走在限購政策的前列。
“種種跡象顯示,去庫存是當前樓市最緊迫的任務。”在該文看來,如果說過去限購,是因爲樓市過熱、投機氛圍濃厚,但當下,進入樓市的還有多少投機者?在投機者已經基本離場的背景下,設置限購的門檻,除了把具有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人們擋在門外,顯然已經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
5月11日,南京市公安局印發《關於合法穩定住所落戶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提到將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在南京市擁有合法穩定住所且實際居住的非南京戶籍人員,可以直接辦理落戶。
就此,《時代週報》上述文章表示,衆所周知,當年各地推行“買房即落戶”,不但讓樓市進入多年火爆週期,而且也有力助推了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少農民、城市務工者由此成爲市民。因此,可以認爲,南京重新推行買房即落戶,是這一輪樓市調整的又一個標誌性節點。未來還會有多少城市跟進值得觀察。而從長遠來看,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徹底打破城鄉戶籍制度束縛,大幅提升城鎮化比率,應該是化解房地產困局的最優解,因爲此舉不但能夠幫行業脫困,也將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福州市政協網站“社情民意”欄目曾刊發一則《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房地產限購政策助力穩經濟大盤促內需的建議》。在這則建議中,民建福州市委三創專委會名譽主任、臺江區政協首批人才庫專家、省中房研究中心主任葉傳傑分析,福州樓市面臨的三大現狀與瓶頸,需要引起充分重視:
一是樓市庫存量巨大,嚴重超出標準範圍。來自福州市不動產登記與交易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福州新房銷售5.8萬套,其中住宅2.76萬套,截至2022年底五區可售還有56160套。新房住宅方面,按目前的庫存和2022年的去化速度,去庫存還需要24個月,嚴重超過庫存的12-18個月的正常標準。福州樓市的庫存重災區——三江口板塊,目前備案的商品房庫存達2752套,去化週期甚至高達36個月。
二是天量安商房大批入市,影響市場信心恢復。據克爾瑞數據顯示,近幾年來,福州共交付了8萬多套安商房。在福州市2021年推行“交房即辦證”的改革以來,大都具備了入市交易的條件。如此天量的安商房入市,在衝擊房價的同時,對市場信心的恢復也有很大影響。
三是樓市表現乏力,市場情緒較低落。作爲福州樓市主力的閩系房企,還沒走出風險區,由其爆雷引起的大裁員、交付等問題,依然影響社會安定穩定。
在葉傳傑看來,重振房地產成爲當下穩經濟大盤、促進消費、恢復經濟並實現產業轉型的關鍵,也必然成爲2023年全國各地因城施策的重點。
爲此,他建議,最大程度放寬限購,尤其是放開套數上的限購。當下的市場,很難有炒作的空間與氛圍,無需對購買套數設置限制。實際上,現在的福州樓市需要“能買多套”的購買力出手,以龍頭帶動剛需,畢竟市場經濟條件下這類人手中的錢是“聰明的錢”,對樓市情緒的帶動有一定作用。
葉傳傑還呼籲取消限售政策,最大程度激活市民購買力。他表示,在當下高庫存量且交易情緒低落的市場下,限售政策已完成階段任務並失去存在的價值。建議取消限售政策(外地戶口的房產持有者考慮人口外流除外),儘快儘早激活改善購買力,由這些城市有產階層人士完成樓市購買情緒的引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