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治療方法分爲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和異體免疫細胞治療兩種

免疫細胞治療是一種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前沿醫療手段,主要通過調動人體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來對抗疾病,尤其是在癌症、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相關疾病中的應用極具潛力。

這種治療方法分爲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和異體免疫細胞治療兩種。自體免疫細胞是指從患者自身提取的免疫細胞,通過體外擴增或激活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而異體免疫細胞則是從健康供體獲取的細胞,用於治療患者的疾病。

那麼,究竟是自體免疫細胞更好,還是異體免疫細胞更有效?這不僅是患者們關心的問題,也是醫學研究中正在探索的課題。

在討論哪種選擇更優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免疫細胞治療通常用於哪些疾病,以及這些疾病的表現特點。

免疫細胞治療的核心作用是“激活免疫系統的戰鬥力”,因此它多用於癌症治療、慢性感染性疾病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癌症爲例,免疫細胞療法通過識別並殺傷腫瘤細胞,減少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而對於慢性感染,比如一些難以清除的病毒感染,免疫細胞能幫助清理病竈,增強患者的抗病能力。

癌症患者接受免疫細胞治療時,通常會出現一些典型的表現。首先是免疫系統激活後的炎症反應,患者可能會經歷發熱、乏力和輕微的疼痛。這是免疫細胞被激活後釋放細胞因子的結果,通常是治療開始產生效果的標誌。

其次是腫瘤溶解綜合徵,也就是腫瘤細胞被大量殺死後釋放的毒性物質進入血液,可能引發噁心、嘔吐甚至腎功能異常。這種反應雖然讓人不適,但也表明治療正在發揮作用。

第三種表現是免疫相關的不良反應,比如一些患者可能會出現皮疹、局部水腫或輕微的過敏症狀,這是免疫細胞在殺傷腫瘤時誤傷正常組織的結果。

以上三種表現各有特點,它們並不是免疫治療失敗的信號,而是身體對治療的應激反應。

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比如某些病毒感染,免疫細胞治療同樣會帶來一些特定表現。

其一是病毒清除初期的“免疫風暴”,這是一種強烈的免疫激活反應,表現爲高燒、頭痛、全身乏力等症狀。科學研究發現,這種免疫風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病毒的清除,但也需要控制,以免對患者的正常組織造成損害。

其二是慢性感染病竈的逐漸清理,患者可能會感覺到感染部位的疼痛減輕、局部紅腫消退,這是免疫治療發揮作用的直接證據。最後是免疫耐受的調整,一些長期免疫抑制狀態的患者可能會在治療後逐漸恢復正常免疫功能,表現爲感染頻率的下降和整體健康水平的改善。

儘管免疫細胞治療前景廣闊,但如同任何醫療手段一樣,它也可能引發併發症。免疫相關性副作用是最常見的問題,比如免疫系統過度激活可能導致器官損傷,甚至引發嚴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這種現象在異體免疫細胞治療中更爲常見,因爲異體細胞可能與患者的組織發生免疫排斥反應,導致移植物抗宿主病。自體細胞治療雖然相對安全,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存在細胞擴增不完全、治療效果不理想等問題。

此外,腫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療時,腫瘤溶解綜合徵可能進一步加重患者的代謝紊亂,甚至誘發心腎功能衰竭。併發症的發生率雖然不高,但需要治療團隊密切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