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這些小區憑什麼給業主發錢?
近日,端州區翠星路3號小區“自治自理有錢分”的視頻引發肇慶市民關注,評論區下網友紛紛留言:“又是羨慕別人家小區的一天”“爲什麼我們小區沒有錢發且矛盾重重”。近年來,肇慶市內多個小區爲業主發放收益分紅,這些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小區”,爲何能實現收益盈餘爲業主分紅?這背後其實是小區治理成功經驗的一個外在體現。
中源譽峰小區裡,工作人員正在給居民發放分紅。記者 萬濤 攝
善用公共資源,公開賬目明細,實現收益盈餘
分紅的錢從何而來?記者梳理髮現,近年來肇慶市內多個實現收益盈餘的小區,主要收入來源爲物業管理費、停車位費、廣告費、公共設施場地的租賃費等。
據翠星路3號小區物管辦公室組長何少雯介紹,該小區的收益來源主要爲物業管理費和停車費,分別爲向業主收取每戶每月44元的物業管理費,以及每個停車位每月90元的停車費。在2023年實現40萬分紅的星荷豪苑,分紅的錢主要來自小區停車費、廣告費等;同年爲業主分紅70萬元的君安花苑,公共收益中有90%來自於地面停車位,剩下部分來自電梯廣告等收入。去年年初爲業主發放35萬元分紅的中源譽峰小區,其公共收益主要來源是商業街汽車臨停費、游泳池租賃費、擺攤和充電樁以及快遞櫃場地費等。
取得了經濟收益,該如何使用這筆錢?公開賬目明細,接受業主監督是第一步,讓小區公共收益成爲一筆“明白賬”。星荷豪苑業委會主任吳建中在此前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業委會成立以來,公共收益一直用於小區設施的維護與建設,所有有關收支事項除了在公告欄上公示,還會在業委會羣上發佈,做到清晰、透明,保證每位業主都知情。
其次,善用公共收益是實現收益盈餘的關鍵。翠星三號小區何少雯向記者展示了該小區的各類公示公告文件,大到爲小區安裝監控設備、疏通排水渠,小到更換門鎖、修補外牆瓷磚,都被細心收集整理成冊。其中一則公告中記錄,2024年6月,小區計劃對監控設備進行升級處理,物管辦公室在採購時對產品的質量、價格、服務等各方面進行嚴格篩選,貨比三家,最後擇優採用。“我們的原則是善用小區每一分錢,做好小區每一件事,物管辦公室所收取的每一筆錢,皆是取之於業主,用之於小區維護管理。”何少雯說道。
發揮“頭羊效應”,居民當家作主,監管物業公司
要守護好小區業主們的共同利益,離不開一羣樂於奉獻、有領導力的“熱心腸”,激活小區治理的“一池春水”。
君安花苑第一屆業委會於2019年成立,經業主投票產生了9位成員。彼時,年紀最大的成員爲33歲,年紀最小的僅26歲,是一羣熱心腸的“小鮮肉”。這羣年輕人不收工資,免費勞動,義無反顧地選擇爲小區居民服務,只爲“小區變得更好”。
而翠星路3號小區小區物管辦公室成員僅6人,是由熱心業主在2023年成立的“臨時管理小組”,接手小區管理不過一年多時間,卻讓小區實現了超20萬元的收益盈餘。小組成員中有3人是年齡超過70歲的老黨員,另外有2位稍年輕點的成員白天還需上班,到傍晚才趕回來處理小區事務,“大家都是抱着服務小區的心態,發揮自己的餘熱。”
星荷豪苑業委會成立於2005年,更早地踏上了探索小區自治的道路。星荷豪苑物業公司負責人曾透露,小區公共收益歸物業公司,在過去是約定俗成的事。吳建中帶領業委會向物業公司追索,成功拿到了公共收益所有權。最終,業委會與物業公司就公共收益分配形成協議,既保障了業主的利益,也令物業拿到了應得的部分。在不斷完善自治的過程中,物業公司在業委會的監督下真正變爲了小區的“好管家”,公共收益逐漸豐厚,業主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分紅收益。
贏得業主支持,形成幹事合力,推動小區發展
“爲小區業主做實事,自然會收穫業主的認可與信任。”翠星路3號小區何少雯表示,小區自治自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除了在平常盡心爲業主服務外,還有賴於業主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業主陳小姐在翠星路3號小區居住了20多年,提起幾位熱心業主,豎起大拇指:“他們爲小區所做的事,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保潔工作有人監督,排水渠不通有人處理,小區環境更加整潔衛生了;新監控裝上後,鄰里矛盾變少了,治安也更好了。”
君安花苑在業委會成立前,也存在出入門閘使用不方便、小區垃圾桶臭味大等問題,長期受業主詬病。該小區業委會成立後,立即代表業主跟物業公司商議,取消門控管理維護費,降低車位管理費;小區設施升級,設置車牌自動識別道閘;增設垃圾桶和若干沖水池,消滅了難聞的臭味。業主朱先生表示:“自從有了業委會,一切都變了樣,這是很大的進步!”
多年來,星荷豪苑陸續投入超100萬元公共收益,用於完善小區公共設施設備,如安裝全新的監控以及門禁對講系統,更換了進出口道閘及樓棟光棚,建成了公共活動空間,翻新樓宇老舊牆體等等。
談及小區自治,業主廖小姐連連點贊:“小區如今的治理成果多虧了業委會的無私付出和執着。每次小區有事,或者居民有困難,業委會只要在業主羣告知,大家都會爭相響應。比如需要招募志願者,消息發出不到半天就能招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