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麟專欄》動盪「川」流不息 「普」世難平靜

3日韓國公調處逮捕尹錫悅竟也未遂,這種「雙彈劾」與「雙未遂」的奇聞堪稱韓國奇蹟。(路透)

史上各國選舉最多、政經變動空前劇烈的2024年已經過去,國際輿論評稱去年世局變化多環繞着下列三者:民主(Democracy)、衝突(Conflict)、治理(Governance)。其實是老調重彈,西方主導政經理論多年,始終跳不出一盲點,即是:人類從變動中學習前進,還是被變動帶離正軌,誤入歧途而不自知?

甫至人間的2025年將檢驗去年的各國選舉結果,其中最令世人矚目者厥爲將於本月20日就職的美國總統川普。川普競選期間,高調錶示他會盡快處理俄烏與以伊兩大戰場,甚至誇口「在24小時內結束」。當選之後急着斡旋止戰,但在尚未出現成績之際,又爆出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出亡莫斯科,與韓國尹錫悅總統戒嚴未遂遭停職調查二事。雖未造成大量傷亡,但已埋下了中東與東亞動盪不安的伏筆。

敘利亞阿塞德家族掌權超過半世紀,多年來的內戰難撼其位,卻交織出強權在中東鬥爭的縮影。從美國打擊伊斯蘭國(ISIS)、俄羅斯及伊朗真主黨支持阿氏,到阿氏政權使用化學武器、敘利亞難民大量流向歐洲等報導觀之,敘利亞與阿塞德始終是中東的麻煩製造者。

俄烏與以哈戰事發生後,國際疏於追蹤敘利亞,使得該國叛亂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簡稱HTS)默默趁機坐大,終於11月下旬一戰迅速瓦解阿塞德政權。然而HTS看守政府的治國能力令人懷疑,敘國變局所衍生的國際挑戰正待開始。長期支持阿塞德的俄羅斯,除了收留他之外別無其他影響力,美國在處理該國危機方面也從未發生作用,中國大陸近年來想趁虛而入,但效果不大。敘國的真空,留下各個大國的想像空間,加上鄰國的覬覦,恐成新的中東雷區。

韓國方面,尹錫悅2022年上任後,內外政績開高走低,招致反對黨不滿,揚言威脅2025年預算案。尹錫悅不思妥協,反而直面對決、宣佈戒嚴未遂,被國會彈劾而停職,其代理人總理韓悳洙旋因拒絕任命憲法法官再遭彈劾。3日韓國公調處逮捕尹錫悅竟也未遂,這種「雙彈劾」與「雙未遂」的奇聞堪稱韓國奇蹟。首爾一片肅殺之際,日前濟州航空空難死者尚未瞑目,韓國今年的冬天特別嚴寒。

韓國變局也給美國帶來困擾。尹氏一路親美,拜登也樂予呼應。2023年爲了結盟抗中,他召集了美日韓大衛營峰會,但此次尹氏宣佈戒嚴前並未通知華府,拜登尷尬之餘,索性將該難題交給繼任的川普。

其實國際難題與挑戰,以往端賴美國領袖逐一因應。但川普這位「關稅控」專注內政經濟,國際問題上僅重視中、俄與中東等熱點國家地區,小國他沒興趣。而且他性喜「髮夾彎」,首任起頭的「抗中政策」,如今改採緩和態度,甚至邀請習近平參加其就職典禮。在世局蜩螗之際,他不思處理檯面上的國際急務,反而奚落專程往訪的加拿大總理爲美國第51州州長,另奢言收回巴拿馬運河、買入格陵蘭島等古怪言行,均已引起舉世譁然。

川普屢發誑語,究系狂妄自大抑或高深莫測?各國來不及分析他的「奇幻世界觀」之餘,爲了對衝避險,競相拉攏中國。臺灣只有巴結川普,但作法上誤陷「繳保護費」金箍咒,只會在臺積電與軍購上加碼,別無他計,反令川普團隊視爲理所當然。

相對地,中國默察自持、冷靜以對。習近平拒絕川普前述的邀請,反而凸顯了「舉世皆蹭川、我獨冷眼觀」的不同戰略高度。令迄今仍抱着「親美抗中」大纛的臺灣,眼看川普開始媚中,茫然不知所措。

美國輿論形容川普之妙語:「可預料的不可預測性」(Predictably unpredictable),亦可適用在動盪不安的世局。面對如此亂世,臺灣的因應方策,除了企業界的靈活彈性外,難道國安部門任憑川普擺佈,都是「可預測」的嗎?

(作者爲前大使、國立清華大學兼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