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打臺灣牌?中國白皮書後 美國通過對臺軍售
●趙春山,曾任政大國關中心副主任、東亞所及俄羅斯所所長,並參與政府中國大陸事務諮詢工作,現仍以學者身份持續提供建言。長期鑽研兩岸問題,見證兩岸關係不同階段的發展。深信兩岸和平發展是維持現狀的最佳途徑,認爲臺灣不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缺席。
中共國務院於9月24日發佈《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這份長達3.6萬字的文件,把雙方經貿摩擦的責任完全推給美國,強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國不怕打一場貿易戰;與此同時,白皮書也留下了「談判代替對抗」的空間,但不能在「關稅大棒威脅」下進行。
中共發佈白皮書 強調「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從中共的角度看,中美貿易摩擦會是一場長期的鬥爭,故須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紐約時報》9月23日評論說,隨着中美競爭加劇,北京擔心的狀況有二:第一,習慣於經濟快速擴張的中國大衆,怎麼看待貿易戰的問題;第二,會對中國大陸內部的穩定產生什麼影響。
中共此時公佈白皮書就有穩定民心的作用,並且以「錯不在我」的指控來激發民族主義情緒,形成同仇敵愾、一致對外的團結力;另一方面,白皮書也反映中共「以退爲進」的策略。雖然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取消了原訂前往華府進行談判的行程,但美國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北京內部已經凝聚共識,要等到美國期中選舉結束後,纔可能與川普政府進行實質談判,顯然不想給川普借力使力贏得選票的機會。
但習不會只是以逸代勞,《環球時報》就在社評中強調,「要在堅決反制美方貿易施壓同時,認真擴大對外開放,確保大陸營商環境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斷增加。」這就是「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作法,中共要趁機累積抗壓的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白皮書發佈的第二天,美國就批准對臺價值3.3億美元的軍售案,其中包括F16戰機和其他軍用飛機備件。依《臺灣關係法》提供臺灣防衛性武器,本來就是臺美斷交後,美國維持與臺灣實質關係的重要一環;但川普政府宣佈這一批對臺軍售的時機相當敏感,故不免引起外界的諸多揣測。有美國學者指出,這是川普發出重新思考「一中政策」的信號。
明顯的是,隨着中美戰略競爭的態勢升高,臺美關係也水漲船高。長期以來,美國就是影響兩岸關係最重要的因素。馬政府執政時採「和陸、重美、友日」的政策,把兩岸和解視爲國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臺美關係未受影響,但美國在兩岸居中扮演的角色已非昔比。民進黨再度執政後,由於兩岸互不接觸,美國遂居「球員兼裁判」的有利地位。在中美戰略競爭下,臺灣成爲美國眼中圍堵「中國崛起」最廉價也最具邊際效益的一張牌。美國也給予臺灣「口惠」多於「實至」的報償。
例如,川普先前雖以召回3位美國駐中美洲國家大使來表達對臺薩斷交的不滿,但能否因此爲兩岸的外交戰劃下休止符,恐怕不是美國的一廂情願就能決定。美國關切臺薩斷交,是擔心中共的「侵門踏戶」,把外交觸角伸進了美國的後院。臺灣能否借美國之力開展國際活動空間,至少保有僅存的幾個邦交國,恐怕還要等事實來證明。
臺美共享安全利益是雙方發展實質關係中最重要的部份。但蔡政府上臺後,由於兩岸關係緊張,臺灣只有依賴美國做爲安全的唯一保障。美國《外交政策》9月26日專文分析兩岸軍事對峙,作者認爲臺海如爆發戰爭,臺灣足以抵擋共軍入侵,並強調臺灣與西方都應對防衛臺灣更樂觀些。如何防衛臺灣?文章的結論是「臺灣只需要買到能讓中國無法入侵的軍備即可,如果這場戰爭能在華府獲得解決,那麼中國就沒有威脅開戰的能力」。我們認爲,這完全從美國軍火商的利益看問題,十足「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心態。
重要的是,對岸如何看待臺美關係的新發展。鄧小平過去在處理「臺灣問題」時強調,要把大陸自己的事做好,也要把對美工作做好。馬英九執政八年,臺海無戰事,使中共能集中全力處理內政和外交事務。民進黨執政後,中共不但要面對其眼中的「臺獨」政權,更要面對美國因素的積極介入。中共可以在中美貿易戰場上採取「戰略退卻」,可以在中美外交戰場上繼續「韜光養晦」,但如何面對川普在涉及主權與領土完整問題的底線附近遊移,這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習近平2017年2月在主持一項國家安全工作座談會時強調,不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都要保持「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戰略定力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依大陸學者的延伸,即是如何「觀察和把握外部局勢、謀劃自己行動的時候,要始終做到胸懷大局」;「但是如果發生了某些影響大局的情況,就一定要對其做出準確的評估和把握,並及時地在戰略上做出調整和迴應。」
面對美國手中的臺灣牌,中共要如何做出準確評估?如何做出戰略調整?答案恐怕得看習近平如何發揮其「戰略定力」了!
趙春山專欄文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網友參與,投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