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北市砸錢幫店家做招牌 新舊並列如尋寶遊戲
臺北市政府2016年斥資10億承辦世界設計之都,自2013年起逐年提供預算爲店家免費設計、製作免申請雜項執照的小招牌,4年來投入430萬元製作100面小招,並選定8街區完成設置。但臺北市議員王鴻薇質疑,有些小招牌與舊招牌並列,有些卻隱藏於舊招牌、騎樓之中,民衆難以識別,痛批換招牌成尋寶遊戲,質疑計劃成效有限、恐浪費錢又做白工。
王鴻薇說,小招牌設置方式,還會被老舊招牌擋住、隱沒在各大招牌中,這些精緻美觀的小招牌,散落在臺北市各個角落,根本沒有人知道;且小招牌小到如「尋寶遊戲」,這樣的規畫變成浪費錢、白做工,且自2015年起,每面小招牌的經費還從每面3.6萬暴增至5萬元。
王鴻薇要求,文化局未來規畫小招牌設置應集中資源,選定街區作示範區,才能夠展現小招牌該有的城市美學及觀光價值。
對此,文化局文創發展科長吳俊銘解釋,依據《臺北市廣告物管理自治條例》規定,免申請執照的招牌有此「1.2公尺x1公尺」的長寬規定,這些小招牌被限制在這個大小內做設計,難以吸引商家主動配合市府政策。
吳俊銘認爲,小招牌是街景改造計劃很重要一環,提供更優化的通用設計,未來會朝向街區設計方向研議。但全臺北市廣告招牌多達數十萬面,如今三年僅換了100面,要達成全是汰換目標遙遙無期;吳俊銘比喻就像「客廳一朵花」,盼能由小到大,擴散改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