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英語畢業門檻並非死板板
大學當然可以自己來做檢測,但透過外部機構的好處是,學生可以拿到一張未來求職或留學都可以用得到的英文能力證書。問題是這些外部機構的測驗報名費都不便宜。
英文能力主要是拿來活用,建議各大學可以採用多元的評估方法,例如曾經出國當交換生、上課可以用英文來做簡報、長期擔任外國同學的學伴、翻譯過英文小說或電視影集、電影等等,這些都可以做爲同學外語能力的證明,不要死板板一定要外部測驗機構考幾分纔可以。
但英文能力也不是完全可以測驗得出來,很多人考試考高分,或是從小學開始學英文,但到大學畢業還是不敢講英文。很多人不敢講不是英文學得不夠多,而是「英文知識和時事」不夠多。如果沒有對症下藥,還是一直在那邊上會話課或背單字,英文再怎麼學還是一樣。
若要和外國人聊天,當然就要聊他們國家的事或者國際上大家都關心的事,如果一位大學生平時只看課本、寫報告、打球或打電玩,碰到要和外國人聊天時,即使可以用中文,一定也是聊不出所以然,因爲沒有共通的話題。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國際大事,隨時知道世界上各個角落發生了什麼事,而且知道這些大事的英文關鍵字,這樣就能和德國人聊德國事,和法國人聊法國事,英文不好也無所謂,況且這些人英文可能都還沒你好。
另外就是要了解英文的典故或常用的表達方法。譬如說大家都知道「ghost」是鬼,但什麼是give up the ghost?「silver」是銀,「lining」是襯裡,那silver lining是什麼意思?如果這些英文知識不夠,就會聽不懂外國人的表達,就會懷疑自己的英文能力,以致不敢出口交談。而學習這些知識要透過大量閱讀文章來學習英文的用法。
現在網路的方便,英文學習的環境已經比以前好得太多,要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或CNN等文章都是彈指之間,就看學習者有沒有心。另外在聽力方面,電影或電視網站、Youtube、英文演講的網站(Ted)也都是隨時在那裡,要訓練聽力和英文腔調也沒問題。
外語能力是通往世界的視窗,也是具備就業移動力的關鍵,不管有沒有畢業門檻,希望同學們都能重視,把學習外語當成興趣和樂趣,以拓展自己的人生。
(作者爲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