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荷蘭凱恩終於現身,晉級決賽英格蘭又讓索斯蓋特裝到了
不知不覺當中,英格蘭又闖入了大賽四強。
這個過程中,當然有針對索斯蓋特的無數槽點,包括選人用人,包括戰術佈置,甚至包括賽後發言,但你不得不承認的是,英格蘭以相對穩定的人員使用情況來到了半決賽的舞臺上。
唯一受傷的,只有阿諾德而已。
所以,面對荷蘭隊這支攔路虎,此前萬馬齊喑的英格蘭隊只要再有變化,都會是好的變化,也都會是讓荷蘭隊措手不及的變化。
這個變化,就是凱恩。
小組賽結束時我們提到過,可以對英格蘭當下的表現提出各種各樣的批評,這些都沒問題,但到了淘汰賽,英格蘭的變化會值得大家觀察。
上一場改爲三後衛思路,英格蘭用這個方法加固了斯通斯和梅努這兩大技術點周圍的佈置,儘管當時的進攻依然不暢,但薩卡後打翼衛,前造進球,你可以理解爲上天給了做出正確一步的英格蘭一個獎賞。
然而,進攻不暢其實是一個很好解決的事情,因爲這不是人員層面的問題。
2022年世界盃上,英格蘭的前場四人就是凱恩、貝林厄姆、薩卡和福登,當時的英格蘭一路闖進八強,差點吃掉法國隊,表現並沒有這屆歐洲盃如此之多的槽點。
唯一的區別,就是當時的球權大戶是凱恩,而這屆不是了。
此前2場淘汰賽,凱恩的觸球數總計只有55次,而在2022年世界盃的淘汰賽期間,凱恩的觸球總數達到了79次。凱恩的球權被削減,而貝林厄姆和福登主導的進攻並不能打出相似的效果,這纔是英格蘭場面變得難看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這場比賽,英格蘭終於醒過味了。
開場僅僅3分鐘,凱恩就開始難得的回撤做球:
而在2分鐘後,凱恩作爲中繼點,讓薩卡完成了從右至左的帶球橫移:
最爲明顯的區別發生在第4分鐘,當英格蘭尋求球權從左至右的橫移中,凱恩並沒有像過往那樣頂住對手中後衛,而是有意識地脫離他們的控制,尋求在二線區域接球、傳球,最後在薩卡傳中時,凱恩也沒有出現在門前進行爭頂:
很顯然,這是英格蘭最大的變化,也是自歐洲盃開幕以來,最好的變化。
儘管在比賽第7分鐘,荷蘭隊憑藉哈維-西蒙斯的前場搶斷和遠射進球,率先完成了比分的領先:
但英格蘭並沒有驚慌失措,因爲凱恩的回撤拿球,極大地改善了英格蘭的線路和進攻流暢性,於是凱恩的遠射上線了:
凱恩的銜接也上線了:
正是在這次進攻中,凱恩製造了鄧弗里斯的犯規,隨後利用點球機會將比分扳平:
這時,比賽僅僅到了第18分鐘。
這纔是英格蘭應該打出的進攻內容。凱恩當然不再是2021年和2022年的凱恩了,但相較於身邊還不成熟,而且在俱樂部只是僚機的貝林厄姆和福登來說,這一點纔是英格蘭到了關鍵時刻應該信任和託付的一點。
而且說穿了,只有這一點活躍起來,英格蘭隊的其他球員纔有信心向前跑位和穿插,就像凱恩每每拉到左邊,右路的沃克就會插上助力這樣:
這條從左至右的線路打開之後,薩卡也就成爲了戰術上的關鍵棋子,作爲前場既有身體也有左腳的球員,薩卡便可以帶出一條從右至左的線路:
兩條線路完全暢通,貝林厄姆將自己的能量更多投入到無球跑位和衝擊當中,代替回撤和拉邊的凱恩衝擊球門,福登便可以從中展現自己的靈活性和小球能力,捕捉一些微小的空當:
而這樣的遠射,就會成爲英格蘭隊在進攻中的加分項,而不會是福登的唯一亮點:
正是如此,英格蘭隊纔打出了一個很精彩的上半場,哪怕比分只是平局,但在表現層面,英格蘭隊已經證明了他們可以隨意進出和切割荷蘭隊的中場區域。
這是典型的佔據場上優勢的特徵:
也正是因此,他們的對手荷蘭隊才難以招架,反擊威脅寥寥無幾的同時:
荷蘭隊還在上半場折損了德佩,這使得科曼在上半場便使用了一個換人名額,將哈維-西蒙斯前提,然後用費爾曼補齊中場。
從這個角度來說,荷蘭隊能夠在這個半場保住平局,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按照常理來說,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的英格蘭隊在下半場就應該如法炮製,繼續如此行事,但是他們並沒有這麼做。
下半場初段,英格蘭隊有意放慢節奏,凱恩的回撤拿球頻率開始降低: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出於對荷蘭隊的防範,因爲在下半場一上來,科曼就換上了韋霍斯特,爲此,斯通斯還特意在有球時前出牽制,以防韋霍斯特用他的逼搶能力來干擾英格蘭隊的後場控制:
而在英格蘭隊這邊,索斯蓋特則在半場換上了盧克-肖,這個點位當然使得左邊路銜接進攻變得更加流暢:
但關鍵還在凱恩,然而在第59分鐘,凱恩既沒在一線頂住德弗萊的上搶:
也沒能在二線拿球之後衝擊得手:
很顯然,凱恩的能量已經趨於枯竭。
是的,我們不必避諱凱恩的能力下滑的這個事實。上屆世界盃他還曾在底角位置生吃烏帕梅卡諾,如今面對德弗賴,都已經難有勝算,但是在這一點之前,我們首先要注意凱恩的身體消耗情況。
上一場比賽,凱恩雙腿抽筋,在加時賽臨近結束時被換下,你很難指望一個30多歲的老將在上一場被消耗殆盡的4天后,還能在今天從0-90分鐘持續輸出自己的能力。
這一點是不現實的,然而,想要衝擊冠軍的球隊的核心球員,當然必須要在整個大賽期間保持狀態和體能的始終在線,否則你很難能達成目標。
問題在於,凱恩還是索斯蓋特心中的核心球員嗎?
如果是,面對各種類型的對手,凱恩怎麼會在前五場比賽被用作徹底的工兵角色,專注於頂住對手的防線,從而爲身後的貝林厄姆和福登撐出發揮空間呢?
更何況他並不是韋霍斯特這種類型的球員,也做不好這種工兵。
如果是,面對凱恩當下的身體和能力情況,索斯蓋特又怎麼會不爲他的核心球員配備前鋒搭檔,從而讓凱恩像今天這樣從容地觸球呢?
這一切都是很難解釋得通的。
所以,凱恩在這場比賽的表現很有可能只是建立在索斯蓋特針對德弗賴和範戴克移動不力的特殊佈置上,用凱恩的回撤來增加荷蘭隊中衛的消耗,本質上仍是工兵:
他們跟出來,球路便繞開凱恩這一點;他們不跟,就讓凱恩來參與組織。
唯有如此,你才能解釋凱恩在60分鐘出現疲態時,索斯蓋特無動於衷,整屆比賽也沒有雙前鋒的固定思路的現象,而當凱恩無法再像上半場那樣踢球后,英格蘭隊的進攻又迴歸了常態,只有球權而沒有威脅。
也正是從此之後,荷蘭隊開始發力:
從60到75分鐘,荷蘭隊以韋霍斯特爲基點,爲外圍的哈維-西蒙斯和哈克波輻射出大量的空間予以利用。
如果不是沃克等人在防守中的極限操作,英格蘭隊面對的威脅還會更大。
而在第81分鐘,凱恩再次被換下。
在當時,這已經是必須要做出的決定,但換一個思路,英格蘭不必換下他們頭腦最爲清晰的前場球員,更不必讓他們頭腦最爲清晰的前場球員承受如此之大的消耗。
然而,索斯蓋特思路如此,英格蘭隊也只能如此。
這個時候,拼的就只是誰還可以頂得住,最終,英格蘭證明了自己還可以:
荷蘭隊和德弗賴證明自己頂不住了:
幾乎就是在一個球裡,德弗賴輸給了英格蘭隊的替補前鋒沃特金斯,從而導致了荷蘭隊止步半決賽的這個結果。
這個用人,我們早在小組賽階段就提到了隱患,但不管經歷了怎樣的驚險,科曼都只是在調整德弗賴的外圍保護力量,而從未想過啓用德里赫特等其他人選,所以這就是科曼和荷蘭隊要爲此付出的代價。
輸在這一點上,荷蘭隊也無話可說。
從這個角度來說,英格蘭的確比荷蘭隊的情況更好。
改爲三後衛思路,小組賽階段出現的斯通斯和後腰線上的問題都被很好地掩蓋,這是斯通斯今天上半場頂哈克波,下半場頂韋霍斯特的基礎。
然而最好的,還是凱恩回撤用球的思路。這一點是英格蘭上半場表現出色的重要原因,也是通過這一點,英格蘭快速追平比分,從而在下半場用一個進球便拿下比賽,可惜的是,這靈光乍現的一點很可能是基於英格蘭隊打擊德弗賴和範戴克的移動不力的特殊佈置,而不見得是對此前進攻體系徹底的撥亂反正。
不管如何,英格蘭隊還是打進了決賽,這是不爭的事實。凱恩和英格蘭隊今天的表現回升,到了決賽還能否延續下去,從而在三年後拿到冠軍,到時候就知道了。
索斯蓋特,真的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