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沒有嫦娥,卻有因登陸月球失敗,被送上去數以千計的水熊蟲
三體人的原型原來在這!
2019年,以色列月球登陸器在接近月球的地方突然墜毀,對於科研界來說,這本該是一場稍微遺憾的探索嘗試,但這艘“創世紀”號探測器卻有幾分不同尋常,上面攜帶着生物樣本。
而這份樣本就是被稱之爲地表最頑強生物的水熊蟲,爲了能夠將其攜帶入太空進行實驗,有關科研人員採取脫水加樹脂密封的方式將水熊蟲放入了探測器,這就引發了不少熱議。
我們都知道,水熊蟲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在1983年,日本科學家在冰川下發現水熊蟲樣本,而當時它們早已凍僵接近三十年,然而在解凍後它們卻直接恢復了活性。
在生物檢驗時,這些水熊蟲甚至能夠在世界最冷的地方生存,而當時的溫度已經接近零下273度,能夠凍結大部分生物分子的溫度,對水熊蟲的適應力來說明顯不夠。
它的強悍生命力一直是科學界的一個謎團,既能夠抵禦大幅度溫度變化,又能無視輻射損害,甚至就連高壓和無氧環境都無法殺死這種生物,屬實讓人感到困惑。
因此,當水熊蟲樣本亮相實驗室後,就成爲了科學家爭相探索的一個項目,中國科研團隊也成立了相關的實驗室,通過繪製其基因圖譜來研究轉錄組和蛋白質等等動態變化。
根據水熊蟲的相關特性,中國科研組還在2024年的10月份發表了一份頂級期刊《科學》的論文,主要就是講了水熊蟲耐受超強輻射的性質,憑藉這一點,很可能找到相應的渠道。
畢竟目前來說,生活當中遭遇的輻射不在少數,如果真能讓人類也憑藉這些性質實現危險作業的免輻射,那在科學研究和醫學領域都會是大的突破。
那麼,回顧以色列針對水熊蟲的研究,不難看出他們也是出於同樣的想法,希望能夠以太空環境作爲實驗,查看水熊蟲是否能在太空真空環境下生存,而答案是肯定的。
就算在失水和食物短缺的情況下依舊可以存活數十年,科學家甚至產生無法殺死水熊蟲的錯覺,作爲存在超過5億年的生物,水熊蟲經過無數次進化,而且還是走的特化路線。
在摒棄掉一衆無用方向後,水熊蟲選擇了頑強抗壓作爲自己鍾愛的進化目標,這導致在數億年間,水熊蟲的體型不斷縮小,現在已經來到50微米和1.4毫米之間。
雖然因此丟失了速度等等優勢,但它們因此極度擴大了生存範圍,就算在南極冰層和深海區都能發現水熊蟲的存在,而水熊蟲遭遇極端環境時會選擇進入假死狀態。
和正常生物不同,水熊蟲的睡眠狀態幾乎會主動排出身體所有水分直接變成幹殼,對其他生物而言,完全脫水就意外着死亡,可水熊蟲卻將停止新陳代謝作爲日常的一環。
對這些生物來說,脫水和冬眠差不多,當然,水熊蟲雖然適應環境的能力極強,可它們由於特化了路線的緣故,不具備任何防禦外界攻擊的能力,你可以很輕易的捏死它們。
不過,水熊蟲對環境的適應力卻是其他生物拍馬不及的,它們就算脫水長達十年,照樣能夠甦醒過來,而在2016年的時候,美國的科學家托馬斯對其進行了基因分析。
他們的科研團隊將水熊蟲的生命力歸結於外部基因組,因爲他們發現水熊蟲的基因不都是自己的,存在部分基因轉移的現象,這在動物界可謂是極其少見的,大多都存在於細菌中。
而動物通過吸收外源基因增進自身生存能力的辦法確實讓科研人員無比好奇,根據研究記錄,水熊蟲是藉由脫水這個行動然後分裂體內的DNA分子,然後通過吸水將細胞變成受損狀態。
這時尾部的DNA分子就可以補充進來,畢竟不論如何,它們所處環境的生物分子必然能夠適應當地的環境,自然就能夠優化它們的基因結構,順便也彌補了脫水損傷。
美國的科研工作者對此可謂是驚爲天人,隨後開展了基因水平轉移的研究,也因此發現了多種生物具備這樣的特性,雖然對比水熊蟲略顯弱勢,但也是不小的科研領域突破。
從各國進行水熊蟲活性實驗當中,我們也能夠更加清晰的認知到其頑強的生命力,那麼,以色列的探測器運送到月球上的水熊蟲樣本可以生存下去進而定居月球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要綜合考慮,首先,月球表面的溫度在127攝氏度到-183攝氏度之間,可見其溫差範圍非常大,而且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輻射直接照射下傷害也很大。
最糟糕的問題是,以色列探測器距離月球表面還有一段距離,屬於直接墜毀,因此產生的衝擊力還是不小,而之前我們也已經說過,水熊蟲抗衝擊能力很弱,很可能因此失去生命。
不過,在環氧樹脂當中封存的水熊蟲仍有概率躲過沖擊成功來到月球表面,而這時水熊蟲就不得不面臨每日溫差的大幅度變化和輻射的直接影響,對於生物來說生存極其艱難。
就算水熊蟲在地球的實驗數據非常誇張,但脫離原有環境後,它們能否存活太長時間仍舊是未知數,拿2007年的歐洲實驗來說,水熊蟲在太空存活的時間能夠超過十天是沒問題的。
可由於沒有對照實驗,更長的時間會不會出問題不好確定,但無論如何,水熊蟲能夠暴露在太空的結論還是讓科學實驗者感到興奮無比,如果能夠將其利用在人體上面。
那麼在太空當中的作業就可以極大降低輻射危險,甚至推動實現太空旅遊的計劃,可以說,水熊蟲無疑是能夠促進太空發展計劃的關鍵所在,以色列進行實驗的想法可以理解。
只是,水熊蟲身上尚且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在月球上是否會產生什麼未知影響也是需要顧慮的問題之一,因此,我們也希望科研界能夠更加謹慎的應對該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