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大明星都是江蘇的

中國電影的藝術長河中,一代代江蘇人憑藉卓越的風采和不朽的作品,閃耀着璀璨光芒。

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江蘇電影人影像回顧展不久前在南京舉辦,吸引了數萬市民圍觀,登上同城熱搜。

文脈君也去逛展了,驚喜發現展覽中致敬的多位江蘇電影人,也同樣在《江蘇文庫》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和更爲詳細的生平故事。觀衆能夠通過這些電影人的獨特視角,深刻感受到江蘇文脈的厚重底蘊。

江蘇向來是電影創作的熱土,自電影在中國誕生的百餘年來,無數江蘇人懷着滿腔熱忱,投身電影事業。

“凝心鑄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江蘇電影人影像回顧展”,展示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江蘇影人及相關作品,以圖文的形式生動展現電影工作者的家國情懷,展示江蘇電影人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守正創新、奮力開拓,爲建設電影強國添磚加瓦。

在展覽中可以看到,萬氏兄弟打造的經典動畫《大鬧天宮》,費穆導演的簡約神作《小城之春》,梅蘭芳跨界出演的彩色電影鼻祖《生死恨》,吳永剛一戰成名的《神女》……這些老電影不僅是中國影壇的寶藏,更是江蘇電影人智慧的結晶。

這些江蘇影人故事,很多被載於《江蘇文庫》的多部書目之中。書中凝練的文字,以寥寥數筆將他們璀璨的電影人生記錄在紙上,又通過他們串聯起了影史明珠。

比如在《江蘇文庫書目編·江蘇藝文志(增訂本) 南通卷》中,記錄了電影人王塵無與電影的二三事,“1933年春又任影評小組負責人,先後發表《電影講話》《電影在蘇聯》《中國電影之路》等有關電影的論文。”

在《江蘇文庫研究編·江蘇地方文化史 常州卷》中,記載了洪深對電影事業作出的貢獻,他是我國話劇和電影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一生創作話劇、電影劇本80餘種。

而《江蘇文庫研究編·江蘇歷代名人詞典》中更是“羣星閃耀”。他們中有導演、編劇、演員、攝影師、批評家等,翻閱詞典,你會驚奇地發現這些影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竟然都是江蘇的。

趙丹(1915—1980)

電影演員。原名鳳翱,原籍山東肥城,生於江蘇南通。1936—1937年,主演電影《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同時活躍在話劇舞臺,成爲引人矚目的電影、話劇明星。

1949年在《烏鴉與麻雀》中成功塑造小市民蕭老闆形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主演《爲了和平》《李時珍》《海魂》《林則徐》《聶耳》《烈火中永生》等影片,塑造了一批光彩照人的銀幕形象,個人表演藝術達到高峰。

梅蘭芳(1894—1961)

現代京劇藝術家。1918年後爲其戲劇藝術頂峰時代,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別具一格的梅派。1920年拍攝了無聲舞臺紀錄片《春香鬧學》和《天女散花》。“九一八”事變後遷居上海,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全面抗戰爆發後,身居淪陷區,蓄鬚明志,拒不登臺。抗戰勝利後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

吳印鹹(1900—1994)

攝影家。江蘇沭陽人。1935年進入電通影片公司,任《風雲兒女》《都市風光》攝影,後入明星影片公司二廠,任《生死同心》和《馬路天使》攝影。1938年秋赴延安,參加延安電影團,任攝影隊長,主持電影團工作,拍攝了《延安與八路軍》《生產與戰鬥結合起來》(即《南泥灣》)《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中共七大會議》等新聞紀錄片,是中國革命史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和記錄者。

周璇(1918—1957)

電影演員、歌唱家。江蘇常州人。1935年參演影片《美人恩》。1936年主演影片《喜臨門》《滿園春色》等。1937年在《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紅,成功塑造了被侮辱被損害卻始終懷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成爲明星。

1938年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20部影片。1943年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漁家女》《紅樓夢》等影片。一生演唱200多首歌曲,被譽爲“金嗓子”。《夜上海》《何日君再來》《天涯歌女》《四季歌》等在海內外廣泛流行,歷久不衰。

張駿祥(1910—1996)

影劇導演、劇作家。筆名袁俊。江蘇鎮江人。曾任中央電影局上海製片廠導演、藝術副主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上海電影局局長,上海劇協副主席,市文聯副主席,中國影協副主席,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影協上海分會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等。改編或創作《勝利重逢》《雞毛信》《新安江上》《六十年代第一春》《白求恩大夫》等,導演《翠崗紅旗》《淮上人家》等。

水華(1916—1995)

電影導演。原名張毓番。江蘇南京人。1949年任東北電影製片廠導演,與王濱合作將歌劇《白毛女》搬上銀幕,該作1951年獲第六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1957年獲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此後,陸續改編導演影片《林家鋪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傷逝》《藍色的花》等。

上官雲珠(1920—1968)

影劇演員。原名韋均犖,字超羣。江蘇江陰人。1941年因參演藝華影業公司拍攝的《玫瑰飄零》而走上銀幕,同年演出故事片《國色天香》《黑衣盜》。1949年後任長江崑崙聯合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拍攝《早春二月》《舞臺姐妹》等10餘部影片。極具表演天賦,可勝任反差極大的各種形象,如《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中溫柔賢惠、忍辱負重的女性,《天堂春夢》中奢侈、兇狠的腐化女人,《太太萬歲》中的放蕩女子,《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摩登風流的漢奸夫人等。

王蘋(1916—1990)

電影導演。原名光珍。江蘇南京人。1937年演出第一部影片《無限生涯》。而後參演《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八千里路雲和月》《麗人行》等影片,

1954年導演第一部故事片《衝破黎明前的黑暗》,1957年獨立導演故事片《柳堡的故事》,爲其成名作。後陸續導演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江山多嬌》《勐龍沙》《槐樹莊》《霓虹燈下的哨兵》等。

江蘇電影冷知識

電影誕生後很長一段時間,看電影這件事兒,還都是一件新鮮事,到了近些年,看電影才逐漸從“時髦”的新鮮事,變成了人們稀疏平常的日常事。

其實,《江蘇文庫》中就記錄了江蘇多個城市有關電影的記憶。

在《江蘇文庫》中收錄了《最新南京指南》,詳細記載了當時南京影院的火爆情況,“南京全市之電影院,據最近調查,計有十三所,其中有露天演中外無聲影片一所,專映國產影片者六所,專映外國無聲影片者四所,專映有聲者二所,停演者三所,每逢星期假日,幾無不告滿座者。”

《江蘇文庫研究編·江蘇地方文化史 無錫卷》中詳細記錄了當地第一家影院。“民國四年(1915),無錫縣立圖書館於元旦正式開放,有藏書4295種,15827冊。7月8日,無錫歷史上的第一家電影院——景新影戲院問世,放映無聲電影。”

電影院火爆,那當時的票價又是如何?

在《江蘇文庫》中,《徐州遊覽指南(一九三四年)》一文詳細記錄了當時的票價:“平時價目均爲一角五分或者二角五分,兩家每日均放映日夜二場,日場爲下午二時半,夜場爲下午七時半。”

除了影院,流動放映等想必也是不少江蘇人的觀影記憶。

《江蘇文庫研究編·江蘇地方文化史 淮安卷》中記載,1935年“華北事變”以後,爲宣傳抗日救國,淮安新安小學組織了由汪達之任顧問的“新安旅行團”(簡稱“新旅”)。是年10月“新旅”攜帶“德發牌”無聲電影放映機等設備和3部影片,三部進步影片系由聯華、明星影片公司攝製的《一·二八淞滬抗戰紀實》《民族痛史》《抵抗》,在全國22個省市放映電影上千場,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觀衆數十萬。被著名電影藝術家蔡楚生稱之爲“中國電影史上第一個流動電影放映隊”。

說了這麼多,你是不是也對江蘇電影人充滿了好奇和敬意?

據文脈君瞭解,本次展覽還會到蘇州哦!9月30日至10月7日,在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和更多的電影愛好者們不見不散。

在這裡留下一個小彩蛋,你知道還有哪些蘇州電影人收錄在《江蘇文庫》中嗎?在評論區互動留言吧!

文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鄭文靜 李藝蘅

視頻 |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李藝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