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65歲1成仍工作 第三人生成課題

衛福部調查顯示,國內65歲以上男性有工作比率爲19.07%,女性爲8.70%。(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立法院近日三讀通過《勞動基準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放寬65歲強制退休的規定。臺灣高齡人口勞動參與率約1成,衛福部調查顯示,65歲以上男性有工作比率爲19.07%,女性僅8.70%,專家表示,男性較傾向階段性目標和實質成就,例如參與競賽型活動、在職場工作,女性則傾向擔任志工,或參與休閒性質的社團活動。過去認爲老人家只能「等吃、等睡、等倒垃圾」,但近年「生產老化」概念漸受重視,無論做志工或繼續工作,找到屬於自己的「第三人生」是重要課題。

臺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的老人狀況調查,65歲以上者有13.4%目前有工作,其中50.55%是經濟需求;65歲以上者平均每月可使用的生活費爲1.68萬元,且65.03%長者的主要經濟來源是本人。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分析,長者的經濟需求可分爲兩種,一種是實際上的,確實有些長輩面臨經濟議題,恐怕連最便宜的安養機構都住不起;另一種則是心理上的,並非窮到需要工作,而是擔心未來醫療和長照費用不夠,因此選擇在還有能力的時候繼續工作。

本次調查也顯示,65歲以上男性有工作比率爲19.07%,較女性8.70%高出許多。張淑卿分析,這反映出男女特質差異,男性較傾向階段性目標和實質成就,例如參與競賽型活動、繼續工作,女性則傾向擔任志工或參與休閒性質的社團活動。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2年提出「活躍老化」的觀念,着重於提升老年生活品質,近年國際間也將「生產老化」納入考量,強調高齡者繼續貢獻社會。

張淑卿指出,過去認爲老了就只能「等吃、等睡、等倒垃圾」,但國人平均餘命將近80歲,邁入老年後,至少還有15年的壽命,無論是當志工或在職場繼續工作,如何找到「第三人生」是重要課題,同時也需要政府提供適當的支持,例如健保、長照、理財規畫等,幫助高齡者享有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