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政府正毀掉你的藝術 !學生怒批:比賽多迎合政令宣導

臺灣的美展文化被美術班學生認爲有失多元性。(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每年各大大小小的學生美術比賽,雖是以「增進學生美術創作素養,以及培養國民美術鑑賞能力並落實學校美術教育」而舉辦,但作爲在美術班7年的學生「妙妙男爵」,近期一支《政府正在毀掉臺灣美術人才》的影片,直指由近3年統計數據便可發現,學子爲得獎創作主題多迎合政令宣導,自由創作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

妙妙男爵以2022至2024年各年齡層美展的特優、優等、甲等計量,2022年因新冠疫情而大多題材都在「蹭時事」,此外與政府宣導、臺灣價值相關的題材比例亦逐年增加,而與此同時真正自由創作的比例便愈來愈低。妙妙男爵在影片中分析「在學生沒什麼想法的時候,很容易草率的決定先畫容易得獎的題目,而沒有動機去深挖自我意識」。

他指出政令宣導相關主題,舉凡臺灣特有種瀕危、全球暖化、海洋污染、網路社羣成癮、讀書壓力等,近年大量重複出現,已讓各美展已失去多元性。「長年以來得獎的題材都被限縮」而所謂的「生活」已無法體現於參展作品中。尤其在得獎的功利前題下,本應領導學生自由創作的老師們,也多半叫學生去翻閱歷屆得獎作品以取得評審青睞而更容易獲獎。

妙妙男爵以自己從國小至今參加美展得獎成果指出,他並指出臺灣的教育讓學生從小在美術班的學習多重視技法而非「創作」,然而一旦上了大學,馬上要面臨「什麼是藝術」的大拷問,也因此美術教育體系可說存在着斷層,並沒有延續性。作品即便得獎也對未來升學或接軌市場並沒有幫助。

妙妙男爵以夢工廠藝術總監 Chris Mitchell 的說法爲例,指出以 Chris Mitchell 的用人關鍵不在於技術多好,而是在於對專案的理解程度而不是做了什麼成品;又如倫敦藝術大學對於學生作品集看重的點,在於是否有自己的信念、思考的切入點。

「藝術好壞界定的標準,是無法被量化的」妙妙男爵指出,臺灣的體制讓學生做乖乖牌,透過美術比賽和獎項量化藝術,「功利主義變成了難以割捨的模式」沒有時間沉澱、思考或提問,於是美術比賽潛移默化了學生創作的邏輯,從純粹創作變成了爲了得獎而吃相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