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報導鮭魚之亂 網友:改名的人在「吃自己」
「衛報」表示,臺灣媒體稱這場改名風潮爲「鮭魚之亂」,有人爲了得到吃到飽優惠,耗費一生中只有3次的改名額度。(示意圖/shutterstock)
臺灣一家回轉壽司店推出諧音哏活動,讓許多人改名「鮭魚」,這種有趣現象讓英國媒體也爭相報導,登上英國廣播公司(BBC)和衛報、電訊報版面,不少網友在臉書按贊留言。
日本回轉壽司店「壽司郎」推出諧音哏活動,17至18日只要姓名中有「鮭魚」同音同字者,可享免費,每桌上限6人。6個直轄市吸引近百人改名「鮭魚」。BBC和「衛報」都配上美味的壽司畫面報導這則趣聞。
「衛報」表示,臺灣媒體稱這場改名風潮爲「鮭魚之亂」(salmon chaos),有人爲了得到吃到飽優惠,耗費一生中只有3次的改名額度。
不過,官員卻不覺得這有什麼有趣。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表示,改名耗費時程也造成不必要行政作業,呼籲民衆不要再爲了餐廳優惠而改名,理性面對。
英媒在文中也引述臺灣媒體報導高雄一名馬姓大學生改名「爆震鮭魚」,到壽司店吃了新臺幣7000多元全部免費。
報導說,有人改名成「鮭魚王子」、「鮭魚炒飯」等,還有人改名爲36個字,打破最長名字紀錄,名字裡充斥鮑魚、松葉蟹和龍蝦等海鮮。但事實上,新北市有1名男子更改後的姓名長達50個字,達到身分證姓名登記的極限。
「衛報」在臉書(Facebook)粉絲頁張貼這則趣聞,吸引超過1700人按贊,超過500人留言。留言中不乏臺灣網友,驚訝這則新聞竟然登上英國媒體、紅到國外,簡直是另類臺灣之光。
不少外國網友則覺得這則新聞十分有趣。有網友留言:「這是衛報今年至今最棒的新聞。」
有網友留言一句英文諺語「你吃什麼,就會像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這句話原意是身體健康與飲食密不可分,但在「鮭魚之亂」事件中,改名網友確實是「自己吃自己」。
也有網友舉例多位名字裡原本就有「魚」的名人,表示他們一定愛死這則新聞。像是蘇格蘭首席大臣施特金(Nicola Sturgeon),她的姓氏原意就是「鱘魚」。前蘇格蘭首席大臣薩孟德(Alex Salmond)的姓氏裡也隱含「鮭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