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調適與風險管理 簽約「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

氣象局今(26)日與天氣風險管理開發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啓動記者會暨首家產業簽約儀式。(李柏澔攝)

近年來全球受極端天氣不斷衝擊,爲協助各界面對氣候變遷的風險管理及調適需求,中央氣象局積極結合國內氣象領域產官學研金各界的力量,透過「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的訂定及推動促進氣象相關產業的發展。

「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是將開放資料的概念進一步拓展到開放資源,提供各種氣象資源給氣象服務業者加值應用,以降低業者於面對跨領域應用需求時投入研發、測試、驗證等工作的進入門檻,並實質促進氣象資訊的有效應用,同時提高各項資源的使用及效率。

氣象局今(26)日與天氣風險管理開發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氣象資源創新應用方案」啓動記者會暨首家產業簽約儀式。

氣象局副局長程家平表示,臺灣近10年來因自然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達180億,而農業就有100億,依世界氣象組織的估計,正確的預報配合適當的調適措施可減少10%-30%的氣象災害,每年潛在的減損效益達18億到57億。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啓明表示,全世界的氣象公司非常多,美國、中國大陸、日本等都有,可以說全世界都體認到政府只能做到部分的公衆服務,民衆的需求就需要民間客製化的服務來滿足,不只極端氣候,淨零排放、再生能源等都是未來氣象資料的重點。

彭啓明指出,國內估計臺灣一年氣象產值約20-30億,未來開放更多資料下,預期可倍數成長,畢竟再生能源的預測都需要氣象資料加值的運用。

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指出,今年12月將結合各部會來公佈更多高應用價值的主題,並針對這些主題,尤其民間需求殷切的資料投入更多如算力,當資料分享給越多人就越有價值,大家也就可以就事論事來討論社會或氣候議題,目前已經和每個部會都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