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英國重啓自貿協定談判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道 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28日報道,印度與英國將重啓自貿協定談判。兩國對“特朗普關稅”導致貿易停滯不前心存警惕,謀求通過增加出口規避風險。可以認爲,印度也將加快與歐盟貿易談判步伐,而如何開放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市場將成爲焦點。
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喬納森·雷諾茲自24日起訪問印度,與印度工商部長皮尤什·戈亞爾舉行了會談。雙方就重啓一度中斷的談判達成協議,目標也包括簽署投資協定。
繼英國之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也訪問印度,預計於28日與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會晤。有人分析後認爲,印度與歐盟正推進自貿協定談判,強化貿易關係等將成爲議題。
據印度工商部統計,2023年度印英兩國貿易額達213億美元,比10年前增長35%。2023年度印度與歐盟貿易額達1374億美元,在之前10年裡增長60%。
戈亞爾在24日的聯合記者會上強調:“通過簽署自貿協定,印度與英國貿易額今後10年或將增長一至兩倍。”
印度人口達14億,印度市場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已超過前宗主國英國,2025年度經濟增長率預計將超過6.5%。
2022年1月,英國與印度啓動貿易談判,迄今爲止已舉行10次以上磋商,但進展較爲緩慢。去年兩國都迎來大選,雙方中斷談判。去年11月,莫迪與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舉行會談,但取得的進展僅止步於確認了儘快重啓談判的重要性。
兩國重啓談判的背景因素在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實行加徵關稅政策。特朗普表示將實施“對等關稅”,計劃將關稅提高至與貿易對象國相同的水平。他指責稅率較高的印度是“關稅之王”,要求印度下調關稅。
13日,莫迪與特朗普舉行會談。考慮到來自美國的進口產品,印度決定下調對大型摩托車和高級汽車等徵收的基本關稅。不過,如果將特別稅等也一同考慮進去的話,實際執行的稅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美國方面似乎沒有減輕施壓力度的跡象。如果“特朗普關稅”啓動,則印度對美國的出口可能減少,而美國現在是印度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印度長期面臨貿易逆差問題,爲了維持經濟增長動力,不僅要依賴內需,提升出口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莫迪政府提出“印度製造”口號,培育汽車和智能手機等國內製造業,並通過稅收和補貼扶持企業,推動增加出口。
在與他國推進貿易談判的背景下,如何擺脫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政策以鞏固出口市場?這成爲印度面臨的中長期課題。
英國和歐盟的平均關稅執行稅率分別爲3.8%和5%,遠低於印度的17%。英國出口的威士忌和汽車等產品被徵收較高關稅,預計將要求印度糾正有關問題。印度與英國和歐盟的談判也可能陷入僵局。
印度一直要求英國放寬面向專業人才和留學生的簽證發放標準等。戈亞爾解釋稱:“談判中未曾討論移民問題。”英國能否作出讓步、制定有利於更多人才流入的政策,這一點難以預測。
印度除了徵收高額關稅外,還針對國內產品自主設定安全標準等,通過不透明的非關稅壁壘來限制進口。
印度政府通過與國內產業就品類和稅率等進行協調,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行提高市場準入度的政策呢?這將左右印度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談判走向。(編譯/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