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望春風為教材 北市李臨秋故居邀臺灣人唱臺灣歌
一代歌謠詞人李臨秋一生出版作品八十餘首,而傳唱至今〈望春風〉、〈四季紅〉、〈補破網〉、〈相思海〉等大衆耳熟能詳的曲目都是在故居創作完成。圖/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臺北市定古蹟李臨秋故居盼打造成臺灣歌謠的文化搖籃及傳承中心,找來本土音樂家簡上仁開課,科學化解析歌曲時代脈絡、歌詞文學性及創作要領,盼臺灣歌謠長出新芽,持續傳唱。
李臨秋爲「望春風」「四季紅」「補破網」等多首跨時代歌曲的作詞人,其故居在幺子李修鑑四處奔走下,於民國111年被指定爲市定古蹟,並迅速在2年後完成修復及再利用工程。
李臨秋原先的生活起居空間及日常用品被細心擦拭、擺設,獲得展示及教育的新使命,故居1樓則華麗轉身爲小型展演場所,在大稻埕一角持續散發文化芬芳。
不過,李修鑑不滿足於只能被動提供歷史價值,更要延續李臨秋創作不懈的精神,找來臺北藝術大學及清華大學兼任教授簡上仁,開設免費的臺灣歌謠創作研習班,傳承本土悠揚樂聲。
研習班招生昨天啓動,簡上仁強忍着腰椎不適,堅持向與會者分享臺灣歌謠的時代演進,從最傳統的「草螟弄雞公」、日治時期「望春風」、戰後初期「望你早歸」、1970年代的校園民歌到現代流行獨立樂團,解析並示範不同歌曲的編曲及歌詞內容與社會氛圍關聯。
簡上仁指出,過去臺灣歌謠創作者對聲、韻、調都有講究,才能寫出具文學性、歷久不衰的歌曲,即便現在因爲時代變動快速加上臺語式微,要傳承臺灣歌謠是舉步維艱,仍希望藉由系統性課程及科學化分析,帶領學員創作出有臺灣靈魂的臺灣歌謠。
李修鑑說,這個計劃啓動以後,臨秋居不再只是讓人蔘觀或表演的空間,更要成爲臺灣文化及臺語歌的培育基地,讓對臺語創作有興趣的音樂家可以在這裡打好基礎,把臺灣歌謠的生命力傳播至島嶼內外,長久不息。
臨秋居同時宣佈,與手工吉他品牌Ayers合作的「琴義相挺」大專生表演空間公益贊助計劃啓動,Ayers除了開放大學生以計劃書申請免費吉他,還會贊助在臨秋居的表演空間,讓學生舉辦成果發表或跨校聯合演出活動等,盡情揮灑青春、支持臺灣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