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左右之爭 哈佛下架校長

哈佛大學校長蓋伊2日宣佈辭職。(美聯社)

哈佛大學校長蓋伊2日宣佈辭職,上個月9日賓州大學校長馬季爾宣佈辭職,去年8月史丹福大學校長泰西拉文也辭職下臺,半年內,美國三大私立名校校長先後被迫辭職,說明美國精英高等教育體制出了嚴重問題。

史丹福大學泰西拉文是著名神經學者,因2022年11月被校報揭發其所發表的學術論文涉及圖像造假,校方調查後,於去年8月31日正式辭去校長,引發不少嘆息扼腕;當時媒體評論指「他沒有能力領導實驗團隊」,繼續擔任校長會阻礙他「領導史丹福大學一流研究機構的能力」。

賓州大學的白人女性校長馬季爾因爲去年12月初在衆院聽證會上,就校園反猶活動與「支持屠殺猶太人」言論該如何處置時失言,她作證發言認爲「屠殺猶太人」說法是否觸犯校規,要看當時「是否在特定前提」下發言。言下之意即是如果當時發言情境條件適當,「屠殺猶太人」言論是受到保護而不受懲誡。馬季爾發言被視爲極其不當,引發排山倒海的批評,聽證結束五天不到,就被迫辭職。

同天與馬季爾同在國會作證的還有白人女性的麻省理工學院校長科恩布魯斯,與哈佛大學校長蓋伊。當去年蓋伊獲委任成爲哈佛大學校長時,所有媒體都顯著報導「哈佛第二位女校長,更是第一位非洲裔校長」,蓋伊治學領域是非裔政治參與,當時沒有人質疑她五年就拿到史丹福大學終身教職的學術成就。

蓋伊在國會聽證的答話與其他兩位女校長一致,沒有直接譴責校園「屠殺猶太人」言論。隨即要她辭職之聲,鋪天蓋地而來,但哈佛校董會仍然挺蓋伊。

有關蓋伊論文涉及抄襲的舉報,此時開始大量浮現,質疑她何德何能擔任哈佛校長,保守派媒體「華盛頓自由燈塔」與學者撰稿人魯福(Christopher Rufo),持續摧毀蓋伊做爲學者的假貎,把她從學術殿堂的高位直接拉下來,校方高層再也無力辯護,連哈佛校報社論都認爲蓋伊讓哈佛名譽受損,無法再領導哈佛。

被迫辭去校長後隔天,蓋伊在紐約時報首次發表專文「哈佛剛發生比我更重要的事」(What Just Happened at Harvard Is Bigger Than Me),她在文中承認自己聽證發言不妥,「應該更直接有力的譴責哈瑪斯是要滅絕猶太人的恐怖組織」,但僅承認論文引用犯了錯誤,未能正確註明一些來源,蓋伊不承認這種學術行爲是「抄襲」(plagiarism),而是「重複語言」,還說是對她論文「着魔式的審查」(obsessive scrutiny)。

蓋伊淡化抄襲他人論文的嚴重性,更把批評她的焦點轉移到種族歧視,但多數評論認爲蓋伊不願意承擔責任,這一切都是蓋伊自找的,此時包括猶太裔在內在的富有校友已經紛紛開始撤回給哈佛的捐款,不到兩週已流失幾十億元捐款。聖誕節後,蓋伊透過律師與校方談判她保留年薪90萬元的辭職條件。

蓋伊去年7月才上任,是哈佛校史任期最短的校長,哈佛校方拔擢她是基於她在推動當前職場「多元、平等、包容」(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DEI)的能力,尤其是在佛洛伊德遭警察跪頸虐殺,與最高院廢除「招生平權措施」之後;但當初蓋伊任哈佛校長時,就引發各界質疑哈佛「不重學識,而重族裔」,矯枉過正。

現在遴選新校長,各方建議哈佛首先着重候選人學術成就與能力,不一定是要諾貝爾獎級的重量級學者,至少要具備獨樹一幟學風,再考慮行政能力與募款能力,三者若要擇一,學術能力必須居首,唯有如此才能證明哈佛在美國學界的地位,向其他高學展示治校的標杆,過於考慮種族背景更要引以爲戒。

這也是美國左右意識形態戰爭又一回合,這一局是右派贏了,奪回高等教育校園話語權。右派認爲高校校園教學研究方向,被自由派霸佔主導,這次以哈衝突,造成自由派挺猶與挺巴勒斯坦的大分裂,校園被激進派綁架,哈佛、賓大、哥倫比亞等名校頻頻爆發校園衝突,提供右派進攻的大好機會。

保守右派積極行動,從抵制迪士尼樂園與電影、抵制Target同志服裝、拒購Bud Light啤酒,現在更在哈佛打了場大勝仗。蓋伊及時辭職,證明引領美國高等教育的哈佛大學還有自我療傷的意識,哈佛高層能否擺脫意識形態與族裔的人爲枷桎,選擇一位不被綁架的新校長,大家都在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