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莫讓微短劇“長不了”
□婁欣葉
近日,《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正式發佈,今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04.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4.90%,有望首次超越內地電影票房,用戶規模已達5.76億人,佔整體網民的52.4%。微短劇行業站上風口、一片紅火。
以“總裁”“首富”“重生”“逆襲”爲關鍵詞,大量微短劇情節土味十足、爽點滿屏皆是、邏輯完全不通,卻又憑着佔製作成本大頭的投流機制,不斷地推送到受衆的眼前,通過不斷設置情緒衝突和劇情懸念打造付費點,讓不少用戶不知不覺之中賬單“滾雪球”。微短劇“野蠻生長”的諸多問題,正在反噬行業的長遠發展,加強監管和引導尤爲重要。
“立根”,核心競爭、品質爲勝。投流機制,確實能夠提升一時的曝光量,但真正造就微短劇作品影響力的依然是品質,推動微短劇內容製作精品化勢在必行。通過完善獎項、評審、定級等機制,進一步鼓勵專業影視團隊入局微短劇行業,持續推動微短劇內容製作精品化。期待更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特色鮮明的優秀微短劇,未來能夠走進觀衆視野。
“疏剪”,有舍有得、枝葉繁茂。爲有效提升微短劇的內容質量,保護觀衆的合法權益,從今年6月1日起,各地主管部門對微短劇實施分類分層審覈,未經審覈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進一步優化分級管理模式,尤其是加強平臺自律、行業退出等方面的機制建設,確保不同投資規模的微短劇都能得到相應的監管和指導,有助於提升行業的製作水平和內容質量。
“嫁接”,融合多元、促進發展。作爲影視化的劇作,微短劇體量雖小,卻同樣是銜接產業遊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微短劇上游的文學劇本創作,既可以與現有知名IP合作,豐富微短劇的創作內容,也可以憑藉流量紅利和粉絲基礎,持續推進爆款作品的IP開發,加強與影視基層、文旅產業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持續拓展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場空間,提升微短劇的商業價值,推動整個行業的多元化發展。
站上風口,機會難得;長遠紅利,更是不易。“野蠻生長”的微短劇,若想實現長遠發展,必須在內容質量、變現模式和行業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升級,並積極探索與其他領域的融合發展。只有這樣,微短劇才能真正實現長久的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