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將綜合施策 推動社融成本下降
北京商報訊(記者 嶽品瑜 劉四紅)11月26日,央行發佈《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央行已推出涉及9萬億元貨幣資金的貨幣政策應對措施,前10個月金融部門向實體經濟讓利約1.25萬億元。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體現了前瞻性、主動性、精準性和有效性,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下一步,央行將綜合施策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
例如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0.9%,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3.5%,增速均明顯高於2019年。9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4.63%,較上年12月下降0.49個百分點。貨幣信貸結構持續優化,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9.6%,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30.5%。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不過,央行也指出,要看到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經濟面臨不少挑戰,經濟運行還存在一些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基於此,央行定調下階段政策思路。一方面,將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完善宏觀經濟治理,搞好跨週期政策設計,促進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優化、內外均衡。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加註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此外,將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繼續釋放改革促進降低貸款利率的潛力,綜合施策推動社會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增強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達性。重視預期管理,保持物價水平穩定。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評價道:“貨幣政策並非萬能,國內問題從長遠看,治本之策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國內經濟潛力,推動國內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同時,保持儘可能長維持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避免政策後遺症。”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再次定調房地產市場:將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爲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央行強調,將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維護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周茂華稱,“接下來,需要嚴把貨幣總閘門,更加精準滴灌,提升政策質效,優化宏觀槓桿結構。貨幣政策調整將‘以我爲主’,依據宏觀經濟發展趨勢靈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