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晚快評·數說75週年 守好碧水藍天護好一方淨土,繪就綠美廣東新圖景
森林覆蓋率由1980年的30%上升至2023年的53.03%,單位GDP能耗從1990年的2.61降至2022年的0.28,這一升一降兩個數據,不僅顯示了過去75年廣東在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和資源節約方面的成就,也是廣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縮影。
曾經有一段時間,由於環保觀念的缺失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的製造業在工業發展過程中帶來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一些地方因此走上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進入21世紀,隨着科學發展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發展理念的提出,越來越多地方開始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走上了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省上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格落實“三區三線”,深入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推動南粵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近年來,廣東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2023年,廣東省PM2.5平均濃度爲21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4.8%,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1.9%,劣Ⅴ類國考斷面全面消除,新建城鎮污水管網超8000公里,新增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4100噸;超額完成林分優化提升、森林撫育提升“兩個200萬畝”任務,新建成森林鄉村104個、碧道1064公里,建成國家森林城市14個,累計開放城市綠地5.4萬畝,“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優美環境加快形成。
生態建設與保護有效加強。廣東深化河湖長制、林長制,不斷完善生態監管體系,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高標準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提升、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等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積極創建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推進華南國家植物園和4個萬畝級紅樹林示範區建設,國際紅樹林中心正式落戶深圳,1.43億畝森林質量更高,形成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
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步伐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大力發展清潔生產、節能環保產業和綠色低碳技術,2023年,全省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62.6%;建立健全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和碳普惠機制,完善碳交易市場機制,廣州、深圳和肇慶高新區成爲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2023年,全省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額穩居全國區域碳市場首位,綠色貸款餘額超過3萬億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廣東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系統推進生態建設與保護,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廣東樣板。
保護生態環境,每個人都應該是參與者和推動者,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守護好廣東的一草一木、萬水千山,讓這片祖祖輩輩、子孫後代賴以生存的熱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長清、空氣常新。
文丨楊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