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江腦癱患兒在醫生的幫助下學會行走“邁”進校園

■ 陽江日報記者/陳海濤 通訊員/關益香

“要記住啊,你的數學的確可以說是體育老師教的。”11月11日下午,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童康復訓練室傳出陣陣笑聲。這是康復科醫生戴偉航和腦癱患兒小龍(化名)之間的對話,輕鬆且略帶“戲謔”,顯示出醫患間長期相處下來纔有的親切與信任。

近日,小龍的媽媽楊女士將一面印有“妙手仁心 恩重如山”的錦旗贈給醫生戴偉航,感謝他這5年來在小龍身上所投注的全部心力。因爲這5年日復一日的辛苦訓練,小龍已學會獨自行走。也正因爲小龍掌握了“走”的能力,他纔可以到普通學校去上學。

腦癱患兒5年來苦練站立行走

今年9月秋季開學,7歲的小龍在媽媽的陪讀下,順利在所在戶籍地入讀小學。至今過去3個月,小龍開始慢慢地適應校園生活。回想起小龍的訓練過程,楊女士十分感慨,其中醫生的付出更是讓他們一家人感激萬分。在楊女士一家人的心裡,醫生作爲孩子的“引路人”,稱得上是“恩重如山”。

小龍是一名29周+的早產兒,出生時曾缺氧窒息。在他出生3個月時,父母注意到他的運動發育落後於同齡兒,便帶着他到廣州的醫院檢查並做相關治療。1歲時,小龍被診斷爲痙攣型腦性癱瘓,這導致他的下肢肌張力高,不能獨立站,扶走時動作僵硬、穩定性差,從此,康復訓練成了這名幼童每日的功課。

2019年3月,年僅1歲7個月的小龍便在父母的陪伴下,開始到市婦幼保健院康復科接受治療,而戴偉航就是他的大運動康復訓練老師。戴偉航根據小龍的實際情況,定製了個性化的運動康復治療方案,主要以痙攣肌肉牽拉放鬆、降低下肢肌張力、提高核心肌肉力量爲主,引導小孩主動運動。

3歲時學會站,6歲左右才學會走,5年的時間,小龍僅僅是爲了學習站立和行走。戴偉航告訴記者,對於腦癱患兒而言,每一個簡單的肢體動作背後,需要像“專業運動員”一樣重複訓練分解動作。醫生把完成一個動作所需要的過程,分解成若干個步驟,一步步帶患兒進行訓練。可以說,小龍從小就在接受如運動員般的嚴格訓練,而戴偉航就是他的“體育老師”。

醫生化身“興趣老師”陪伴患兒訓練

“戴老師不僅僅是小龍的康復訓練醫生,更是孩子的啓蒙老師。”楊女士說,在小龍康復過程中,戴老師精心設計訓練的每一個環節,將有趣的遊戲、知識融入訓練動作中,讓原本枯燥、艱辛的訓練變得充滿樂趣,提高了小龍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小龍的每一次進步,離不開戴老師的愛心和耐心陪伴。

而嚴格的康復訓練,對於一個娃娃來說,不容易接受。小龍也時常哭鬧,甚至抗拒到醫院接受康復訓練。據楊女士回憶,小龍在四五歲時,對地圖上的國家、地名十分感興趣,一天到晚地圖不離身。這時,戴偉航便化身“地理老師”,一邊給小龍講解世界地圖上的國家和首都,一邊帶他做康復訓練。

“冰島的首都還是小龍告訴我的,否則我還不知道。”採訪當天,當戴偉航和楊女士說起這件趣事時,小龍在一旁咯咯笑,依舊清楚地記得並講出冰島的首都是雷克雅未克。小龍笑着插話說,以前是爸爸帶他看的地圖,所以他很喜歡。如今,他喜歡看《山海經》,這是他哥哥教給他的。除此之外,戴偉航在訓練過程中,教小龍學會數數。比如半蹲的動作要練習100遍,小龍負責數數,慢慢地就學會了。這也是戴偉航對小龍調侃說他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緣故。

康復訓練奏效患兒圓了上學夢

對於去上學這件事,小龍有自己的想法和期盼。“去上學可以交很多的好朋友。”採訪中,記者發現小龍的語言表達雖然緩慢,但思維卻很清晰。一開始,楊女士是在教室裡陪伴小龍上學,隨着他逐漸適應校園生活,她便到教室外面等他下課。楊女士說,學校的同學都很關照小龍,課間也會帶着小龍到教室外面玩耍。

戴偉航表示,小龍的治療效果較爲理想,起碼可以到普通學校上學,其中這離不開家庭的支持。在這5年來,小龍父母風雨無阻地帶孩子到醫院做康復訓練,並且將醫生的訓練指導貫穿至孩子的日常生活。目前,小龍的康復訓練僅僅初級階段性的“畢業”,還需要繼續訓練學習,以期未來行動不受限。

面對家長的致謝,戴偉航說,在從醫路上收穫患者的信任,是對他工作的肯定,也是他前行的動力。作爲一名醫生,他的本職工作就是利用專業知識,同時付出所有的愛心、耐心和細心,去幫助每一位孩子進行康復。

採訪間隙,記者看到小龍會時不時地進行爬梯、跳躍的訓練,這是近期戴偉航給他佈置的訓練作業。楊女士說,小龍在課間玩耍時,會突然停下來做這些訓練的動作,這讓她倍感欣慰。

來源:陽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