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GLP-1療法助15億人對抗肥胖糖尿病 3學者獲唐獎生技醫藥獎

▲第6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由美國和丹麥3學者共同獲得。圖爲得主之一的喬爾.哈本能。(圖/唐獎基金會提供)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唐獎教育基金會今(19日)揭曉第6屆「生技醫藥獎」得主,獎項授予喬爾.哈本能(Joel F. Habener)、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Svetlana Mojsov)和延斯.祖爾.霍斯特(Jens Juul Holst)等3位科學家,表彰他們發現GLP-1(7-37)爲促胰島素因子,並開發基於GLP-1的抗糖尿病與抗肥胖藥物,讓全球15億糖尿病與肥胖患者受益,更締造基礎研究轉譯至製藥成功典範。

每2年一屆的唐獎,今年邁入第6屆,從昨起到週五每天上午透過記者會和網路同步直播,各揭曉一個獎項得主,依序爲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獎,每個獎項可獲得5千萬新臺幣獎金,包含1千萬元研究補助費,藉此延伸及推廣得主影響力及貢獻。

今天上午公佈「生技醫藥獎」得主,由來自美國與丹麥的3位科學家喬爾.哈本能、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和延斯.祖爾.霍斯特共同獲得。

唐獎基金會表示,當今全球80億人口中,高達5億人罹患糖尿病、近10億人口爲肥胖患者。臺灣目前約有200多萬糖尿病友,且以每年2.5萬名速度持續增加;19歲以上成人的過重及肥胖率加總超過5成,兩者衍生出的心血管疾病、腎臟、眼、足等併發症更造成個人與社會沉重的醫療負擔。

唐獎基金會指出,基於GLP-1療法在近期已成爲治療肥胖和糖尿病的重磅藥物,有上億名使用者受惠,未來發展與前景更加可期。而GLP-1是一種由腸道分泌的賀爾蒙,又稱腸泌素。體內血糖升高時,會刺激GLP-1分泌。目前至少有13種GLP-1 RA(GLP-1受體促效劑)藥物,已通過FDA覈准用於治療糖尿病、肥胖。

▲▼上圖爲唐獎得主延斯.祖爾.霍斯特。下圖爲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圖/唐獎基金會提供)

而這段令人興奮的研究之旅開始於1980年代初期,當時美國麻省總醫院的喬爾.哈本能,從𩽾𩾌魚身上選殖出preproglucagon基因,發現其中包含升糖素和另一個GRP序列。隨後他從實驗鼠身上選殖出相同基因,並證實其中含有升糖素和GLP-1、GLP-2兩個胜肽片段,而𩽾𩾌魚的GRP就是GLP-1。

此外,任職於麻省總醫院內分泌科且爲HHMI胜肽合成設施負責人的司維特蘭那.莫依索夫,接着確認腸道GLP-1的活化型爲GLP-1(7-37),她與哈本能合作表明能誘導胰臟釋放胰島素的是GLP-1(7-37),而非整個 GLP-1(1-37),這項重要的發現重新定義了人們長期追尋的腸泌素,進而引領將其作爲抗糖尿病策略應用。

莫依索夫成功合成GLP-1(7-37),並開發出許多實驗技術與方法,用以檢測胰臟中不同的GLP,這些努力至關重要。哈本能、莫依索夫和合作夥伴在人體試驗中證明,GLP-1(7-37)在健康人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均有促胰島素的作用,爲臨牀應用鋪了道路。

而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延斯.祖爾.霍斯特,也先後分離出GLP-1(1-37)和GLP-1(7-36)醯胺,併成功鑑定後者爲活化型的腸泌素。他的實驗室闡明GLP-1(7-36)的生物學、生理學及其具有治療潛力的特徵,更積極投入對抗糖尿病的藥物開發。

霍斯特還指出,GLP-1(7-37)可以抑制胃酸釋放並減緩胃排空,具有對抗肥胖的潛力。在臨牀試驗中,確實發現糖尿病患者有體重減輕的傾向,進一步推動此類藥物於對抗肥胖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