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醫療改革 助推縣域醫院高質量發展奮勇爭先
深化醫療改革 助推縣域醫院
高質量發展奮勇爭先
南京市浦口人民醫院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在 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 代化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以 來,人民健康始終被放在現代化發 展的優先位置。隨着人民羣衆從“病有所醫”到“病 有良醫”的需求變化,縣域公立醫院作爲人民羣 衆尋醫問藥的“橋頭堡”、基層百姓健康服務的“前 沿哨”,責任越來越重大。
南京市浦口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預防、醫療、 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三級綜合醫院,擔負着浦口 區醫療、教學、科研的中心任務,併爲毗鄰的安 徽省和縣、全椒縣、來安縣近 100 萬人口提供醫 療服務,由區政府投資 31.59 億元的醫院三期工 程預計 2024 年底投入使用,屆時總建築面積約 25.2 萬平方米,新增牀位 1000 張。十多年的三 級醫院創建歷程,步履愈加堅實,醫院致力於提 高醫療服務水平,瞄準人民羣衆看病的急難愁盼 問題,想方設法謀劃長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 謀劃改革發展,激昂奮鬥精神,要求以堅定不移 的決心攻堅克難。新徵程上,必須以更加強烈的 歷史擔當把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醫療衛生健康 領域的改革戰略部署轉化爲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的強大力量,以改革的勇氣和決心破頑疾、惠民 生、助發展。
圍繞改革重點,提質增效優內涵
很多患者選擇跨區域就醫,根源還是在於本 地醫療“高峰”尚未突顯。立足實際,積極跨越 與省市級優質醫療資源聚集地的一江之隔的地理 限制,圍繞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 聚焦醫療技術能力、教科研、人才隊伍建設,不 斷深化醫療內涵建設,深化改革的內容。
毫不動搖地強化醫療硬實力。醫療能力是醫 院發展的硬槓桿,醫院始終堅持將能力提升放在 首位,高位謀劃,統籌推進醫療資源擴容。聚焦“三 醫”聯動發展,透徹研究醫保 DRG 制度,針對 重點病組實施精準臨牀路徑管理,規範診療流程, 醫保工作獲多項榮譽表彰。加快急診急救中心建 設,圍繞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 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五大急診急救中心構建快 速、高效、全覆蓋的急危重症醫療救治體系,完 善院前急救網絡和兜底工作,有效減少轉診患者 數量。建設特色診療中心,如江北關節與運動醫 學中心、浦口區消化系統疾病聯合診療中心、心 身醫學中心以及健康生活方式醫學中心等,充分 整合醫療資源,實現精準就醫便捷化。加大中醫 藥特色建設,推動中西醫協同發展,配合完成創 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縣”評估調研工作。 嚴格執行“三合理一規範”原則,開展醫療質量 專項督查,促進檢驗檢查、藥物使用等醫療行爲 的規範化與可持續發展。引進先進高端設備,提 升硬件設施,推動內科外科化、外科微創化的醫 療手段革新,開展多維度介入治療、機器人手術等, 在各專科領域實現新突破。
毫不動搖地堅持育才興隊。人才是醫院發展 的核心驅動力,是醫院保持競爭力的戰略資源, 內育外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強化人才內部培 養體系,制定“樹人計劃”方案,按年齡、層次 培育醫院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通過設立專項基 金、搭建科研平臺、鼓勵省內外進修學習等方式, 針對性傾斜資源,激發院內年輕人才的競爭意識 和創新潛能。拓寬人才引進視野,採取靈活多樣 的引才政策,分專科、分階段引進學科領軍人物, 鞏固優勢專科的基礎,補齊薄弱專科的短板,構 建高水平、多層次的人才梯隊。近三年共引進8 名高層次人才,普外科、關節科以及急診科的業 務能力顯著提升,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科室、一個 科室推動整體學科發展的現象層見疊出。
毫不動搖地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創新是新質 生產力發展的關鍵,科研轉化則是醫院高質量發 展的核心引擎。醫院制定全方位科研激勵政策,鼓 勵科研項目申報、學術論文發表及醫學教育項目 開展,營造濃厚科研氛圍。同時積極尋求與高校、 科研機構的深度合作,共建教學科研平臺,推動 產學研深度融合,爲醫院發展提供創新源泉。近 三年來醫院共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60餘項,獲得各 類科研立項132項,發表論文730餘篇,其中 SCI 論文 88篇,核心期刊論文104篇,伴隨附屬醫院 建設的推進,未來在科研成績方面還將節節攀升。
MDT多學科診療中心
明確改革主線,改善就醫重服務
羣衆滿意度是衡量醫院服務質量的重要標尺, 服務跟得上,醫療才更可及。“爲了人民而改革, 改革纔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纔有動力。” 在夾縫中生存的縣域醫院,只有持續做好服務, 始終把人民羣衆的需求放在首位,改革纔有方向 和意義。
重塑就醫流程。“排隊兩小時,就診十分鐘” 的煩瑣流程讓羣衆望而卻步,看病煩、看病貴的固 有觀念長期存在,改變還需一步一個腳印長期堅 持。簡化就醫步驟,實施高效便捷的預約診療制度, 提供微信公衆號、自助機、人工窗口等多渠道掛號 預約方式。加強互聯網醫院建設,開通線上諮詢、 檢驗預約、藥品配送等服務,分流門診需求,讓數 據多跑路,把服務送到家。推行多學科診療模式, 打破科室壁壘,解決複雜疾病聯合診療難題,實現 “醫生圍着患者轉”的高效服務。改善院內停車管 理,優先保障患者停車需求。增設醫保脫卡支付功 能,實現無卡就醫秒結算,提升就醫便捷度。
優化就醫服務。醫療環境和設施設備是現代 醫院發展的軟包裝,對患者就醫情緒及整體滿意 度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長遠固然需要精心佈局, 當下更要主動作爲。打造溫馨舒適的就醫環境, 分區域實施門診環境小改造大升級,增設醫患書 香閱讀區域,豐富醫院文化內涵。爲適應不同患 者羣體的就醫需求和習慣,開設無假日門診及中 醫特色夜間門診,保障多時段看病;落實“一號 管三天”政策,延長掛號有效期,減少無效等待; 建成住院“一站式”服務中心,出入院辦理更加 快捷。推進檢驗結果互認,實現住院患者不出病 區即可完成心電圖等檢查,以問題爲導向,減少 患者來回奔波,持續提升服務效率。
凸顯人文關切。服務有力度還需有“溫度”, 致力於讓患者有“醫”靠。針對老弱病殘羣體,建 立“霞姐工作站”黨建服務品牌,提供一對一的 掛號指導、檢查陪同及答疑解惑;大力發展老年 醫學科,開展便秘、記憶衰退等老年病個性化診療, 爲老年患者構建全生命週期、全人全面的綜合預 防診治管理模式。針對社會心理問題普遍化趨勢, 擴充社會心理健康服務,建立心身醫學中心,聯 合高校心理專家,共同守護青少年及成人的心理健 康。開展安寧療護服務,爲腫瘤患者提供臨終關懷, 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支持與慰藉。
浦口市人民醫院外景
涵蓋改革多面,多維聯動創滿意
羣衆最大的呼聲就是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 要,爲了實現區域百姓“看病不過江”的夙願, 除了內強素質外,還須着力拓展合作領域,創新 改革路徑,塑造外部形象,通過全方位的品牌樹 立與升級,提升區域就診率。
上拓醫聯合作強化影響力。變單一合作爲多 向合作,與長三角地區多家知名醫院建立“疾病 診療中心”,引進頭部專家及專業資源建設“專 家工作室”,打通診療上轉的“腸梗阻”,讓百 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名醫。精準把脈區域兒童就醫 需求大、資源配置不均的問題,率先與南京市兒 童醫院開展深度融合協作,按需求、分專科逐步 推進合作進程,重塑並提升醫療服務口碑。
下沉醫共體合作夯實基層。響應緊密型醫共 體建設要求,主動擔當,加大對基層單位的扶持 力度。由院黨委牽頭,攜手 15 家社區締結“醫網 融合”戰略協議,開創“網格 + 醫生”新型治理 模式,醫療科普融入網格化的社區管理之中。實 施“專家工作室+社區聯合病房”模式,每年派 駐超過半數專家下基層開展各項醫療行動,顯著 提升基層服務水平。以慢性病管理爲切入點,構 建完善的慢性病監管體系,確保全區高血壓、糖 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信息 管理和治療服務。
左右協同擴大醫療朋 友圈。加強與區域內教育 機構的緊密聯繫,與 7 家 高校校醫院簽署合作協 議,校醫院與醫院無縫銜 接,開通綠色通道、雙向 轉診、遠程會診等服務, 擴大健康輻射範圍,爲師 生提供高水平的醫療諮詢 和診斷服務。同時,延伸 健康服務至企業園區,打 造“健康驛站”,提供體 檢報告解讀、全科診療、 心理諮詢等多層次的保障 服務,定期開展健康講座、 健康篩查等活動,提升企 業員工的健康素養。在精 心佈局區域合作同盟的基礎上,拓展合作網絡, 深化與周邊鄰縣醫療機構的互聯互通,加速推動 形成都市圈急救一體化聯盟,實現醫療資源的優 化配置與高效協同。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以釘釘子精神 抓好改革落實。公立醫院,尤其是縣域醫院,高 質量發展道阻且長。三期工程進入尾聲,年底即 將投入使用,醫院的建設和發展將聚集更多的目 光。但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地站穩人民立場, 明確改革的方向,把握改革的路徑與方法,深化 改革的實質內容,致力於持續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與效率,不斷增進人民羣衆在就醫過程中的滿意 度與幸福感,就一定能夠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書寫 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 |《健康中國觀察》2024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