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萬里長城,看山西古塞雄關綻新顏
(原標題:行走萬里長城,看山西古塞雄關綻新顏)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張馨報道 廣武長城雄關漫道,氣勢磅礴;老牛灣長城烽火墩臺,矗立山巔;李二口長城滄桑巍峨,宛如游龍……山西是中國長城分佈的重要地區之一,自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提上日程以來,山西段建設也步入快車道。當前,山西正分階段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6個核心展示園建設工作,帶動13條集中展示帶、20個特色展示點、20個文旅融合區和95個傳統利用區建設,構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遺產保護廊道和文化旅遊帶。
山西長城遺存主要分佈在大同、朔州、忻州、陽泉等8市39縣(市、區),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旅遊資源。近年來,各地全面貫徹落實各項部署,以山西明長城爲主線,逐步串聯起了沿線各類長城文物和文化、自然生態資源點,全面展示山西長城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生態價值。
▲山陰廣武長城。史振宇 攝
登上舊廣武古城牆,極目遠眺,廣武長城屹立羣山之巔,講述着歷史滄桑。長城腳下,舊廣武村的村民穿行城內,守望着遠處的長城。雁門關北側的翠薇山山頭上,廣武長城國家文化主題公園幾個大字十分醒目。
作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6個核心展示園之一,廣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正在推進建設,建成之後,將會成爲當地“一核一園一帶一路”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具有極高的軍事科學研究和旅遊觀賞價值。
“閉上眼睛,古戰場殺伐的驚心動魄場面立刻涌現,不愧爲歷來兵家必爭之地!”領略過廣武長城的雄奇秀美后,山東遊客於高偉發出讚歎。
近年來,山陰縣大手筆規劃文旅融合發展藍圖,興建環長城主題公園、滑雪場,打造集旅遊、滑雪、山地運動、文化康養於一體的旅遊圈。“我們滑雪場下一步將投資建設滑草、高爾夫練習場、山地徒步、攀巖、滑翔傘等新項目,打造文旅產業新高地。”在廣武長城國際滑雪場,總經理吳濤信心滿滿。
▲大同長城博物館。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隨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的不斷推進,生動講述長城故事、山西故事和中國故事的各類載體也應運而生。
2023年6月19日,位於大同市天鎮縣李二口村的大同長城博物館開館。該館被文旅部遴選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之一,主要以大同境內現存歷代長城爲主題,從歷史人文、長城建築、民族交融、長城精神等方面,運用多媒體、聲光電、交互式等現代化手段,全方位、多元素展示長城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
近年來,天鎮縣積極做好長城保護和文化價值發掘工作,依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長城一號旅遊公路爲紐帶,串聯帶動長城沿線的李二口、白羊口、薛三墩等10多個行政村,依託“九烽連珠”“小八達嶺”“錯長城”及大同長城博物館等景點,構建起一條長城農文旅融合發展經濟走廊。
“大同長城博物館不僅是長城文化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質載體,能以自己的力量爲長城保護傳承出一份力,我很自豪。”該博物館運營負責人蔣同勳語氣鏗鏘。
▲秋日裡,偏關馬頭山(小元峁段)明外長城遠景。吳傑強 攝
從山海關離開大海後,萬里長城不辭千里奔赴,最終在九曲黃河入晉第一縣偏關,第一次與黃河“相會”。
2022年,偏關縣被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重點縣。通過修繕保護、文旅融合、業態升級、龍頭引領,這裡已經形成長城旅遊帶、邊塞風情旅遊目的地。
而今,慕名前來偏關的遊客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民歌二人臺、踢鼓子秧歌、九曲黃河陣等展示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的表演項目,還可以品嚐到碗飥、羊肉、油糕、小雜糧等地方美食。
▲長城一號旅遊公路。王中勳 攝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爲山西構建文化遺產保護廊道和文化旅遊帶注入了持續動能。
在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8條以長城爲主題的國家級旅遊線路中,山西多個長城景點被納入。今年10月,山西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遊公路全線貫通。其中,黃河一號旅遊公路以“邊塞古風、跨越長城”爲主題,串聯起雁門關、懸空寺、應縣木塔等沿線50多個國家A級旅遊景區。
青山如黛路如虹,驅車行駛在長城一號旅遊公路,宛如穿行在色彩斑斕的景觀廊道。紅藍相間的旅遊大道以路引景、串珠成鏈,遊客不僅可以遠眺長城的雄偉,還能領略周邊風土人情。
“長城、黃河把每一樣飽含着地方特色文化、悠久歷史記憶的‘碎片’傳承下來,讓今天的人們仍能從這些傳說與演藝中窺見歷史的一隅,去看古代百姓們的生活方式、娛樂活動,瞭解自己家鄉的文化內涵。”山西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處長趙軍龍介紹,隨着山西省不斷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文化和旅遊不斷融合發展,特別是長城、黃河文化遺址沿線發展起了旅遊產業、康養產業等,博物館、特色民宿等發展風生水起,形成了集休閒旅遊、特色民宿、農事體驗、生態康養於一體的特色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