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同政府接管 高鐵BOT已名實不符
▲高鐵財報出爐仍離破產有些距離,去年賺55億進入雙位數成長,但恐直接面臨政府接管。(圖/資料照片)
臺灣高鐵公司104年3月31日提全民認股方案,而交通部也參採相關意見修正300億元增資對象與額度規劃等兩方案。但兩方案皆是(泛)公股增資持股比達42.4%或63.9%,根本已成爲政府的國營事業,雖交通部強調,在高鐵公司的董事席次中,只會保有一定的席次,但仍與原本的BOT概念已有出入。
民國86年9月臺灣高鐵以政府零出資的殺手鐗,擊敗中華高鐵以政府出資1495憶的投資策略,如今看來卻是種瓜得瓜。由於政府的零出資,導致高鐵公司後來無法承受其債務,更在98年債務重組後,由8家公股行庫辦理3,820億元聯合授信案,組成聯貸銀行團。
而BOT即是Build–operate–transfer、興建-營運-移轉,是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一種公共建設的運用模式。而交通部所提出的兩新方案當中,公股持股皆超過一定比例其中42.4%高於獎參條例的20%規定,此外另一方案公股持股也超過63.9%,也超過國營事業規定的50%,皆須修正相關規定才能進行。
也就是說,高鐵公司公股承接後,將成爲「國有民營化」,已經與BOT的理念背離。雖交通部強調,在高鐵公司的董事席次部分,只會 「政策上保留一定的董事席次」,不會影響高鐵公司的決策。
但該方案交通部評估下週就能送立法院審查,來不及高鐵公司6月的股東會來討論,若立法院也通過,等同於高鐵公司只能接受,到8、9月時再經由臨時股東會來走完「行程上的流程」。
面對交通部的兩方案,高鐵公司提出的全面認股案,(泛)公股持股24.2%,員工、現有小股東、全民認股將達58.4%相比,股東可能得花上一段時間思考, 畢竟高鐵財報出爐仍離破產有些距離,去年賺55億進入雙位數成長,但最有可能的是高鐵公司面臨沒有思考的機會,只能全盤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