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在斑馬線上遭撞喪命頻傳 林美燕籲交通局徹底檢討
▲臺南市議員林美燕說,國內接連發生行人在斑馬線上遭撞喪命事件,交通局也應拿出具體對策,重新檢視缺失並改善,還給民衆行的安全。(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臺南報導
臺南市議員林美燕表示,全臺有9成以上斑馬線緊貼旁邊路口,當大車轉彎時會出現行車死角,全臺針對斑馬線徹底檢討聲浪起,臺南市主管機關交通局也應拿出具體對策,重新檢視缺失並改善,還給民衆行的安全。
林美燕說,國內接連發生行人在斑馬線上遭撞喪命事件,不少道路受限於先天的地理環境不良,導致車禍頻傳,加上原本用來維護用路人安全標誌、標線及待轉區,因後天設計反而成爲用路人潛在的威脅。
林美燕表示,由於車輛右轉過彎,容易被汽車A柱阻擋視線,尤其大車,視野死角更多,行人走在大路口時,危險性更高,林美燕指出有學者表示將斑馬線改善退縮與路口距離約3公尺後,就能讓車輛一轉彎就碰撞行人的機率大幅降低。
林美燕認爲,交通局應從車流量大的路口開始進行,以及以行人量大、高齡者多、學校周邊、肇事路段高路段爲主,儘速針對現有「失調」的交通工程設計,重新規劃斑馬線位置、增加行人庇護島等,降低行人暴露於風險的機率。另,林美燕表示,根據市警交通大隊統計,近3年自撞或自摔的機車事故每年逾2千件,其中標線打滑成隱形殺手之一。雙北、臺中道路標線防滑係數皆以65BPN,臺南卻僅45-50BPN,而標線磨損造成模糊,也容易導致高低差影響摩擦係數不同,進而容易滑胎,林美燕要求交通局針對全臺南市標線「總體檢」,除了補齊標線外,也要提高防滑係數,別讓保障生命安全的標示線,有城鄉差距之分。
臺南市交通局指出,臺南市主要市區道路車道佈設多爲單向一快車道一混合車道爲主,路口繪設兩段式左轉待轉區(繪於建築線以外),行穿線繪設於該待轉區後,故行穿線已離路口至少有2米之距離。
交通局將針對臺南市警方提供的鄰近學校周邊、住宅區或商區等12處行人易發生事故路口,優先進行退縮行穿線或增設庇護島等改善,預計2019年底前完成,未來3年亦持續滾動檢討改善。
新北及臺中有部分道路標線防滑係數採用65BPN,但目前交通部制定45BPN標準,考量反光效果及無完整檢驗標準,故未跟進,但爲保障民衆交通安全,臺南市率先於2019年全面實施道路標線防滑係數提高至50BPN以上,提供市民朋友更安全友善的行車交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