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政治預防醫學 民主致命毒藥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法律外掛的「智多星」政務委員林明昕在《憲法訴訟法》爭議時,率先提出「預防性權利救濟」新概念,如今針對言論管制爭議,再引《憲法》力挺訂專法或修《刑法》,對未來可能配合中共武統的行爲採取「預防性修法」,稱他是民進黨政府的「預防性法學大師」實不爲過。
林明昕與民進黨關係密切,長期擔任該陣營的法律顧問,並積極參與行政與立法機關的法制工作。過去,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在起草法案時,曾多次與林明昕討論法律細節;此外,在前行政院長蘇貞昌任內,林明昕也曾以專家身分,協助政府部門提出釋憲案,對政策與法制運作提供專業意見。
林明昕專精於《憲法》、《行政法》及《行政救濟法》,在朝小野大的政治情勢下,其法律專業顯得更爲關鍵,因此受到卓榮泰內閣重用。林明昕以法律專業被延攬入閣,並多次出奇招,先是在《憲法訴訟法》的爭議中,主張「預防性權利救濟」,在法律攻防上佔得先機,讓在野黨難以應對。
如今專法管制武統言論引發爭議,林明昕昨親上火線,援引《憲法》第23條稱本來就有限制言論自由的空間,直言若現行法律不足因應,就會研議立專法或修《刑法》,等同預告將從法律上加強管制武統言論。
然而,臺灣沒有陷入戰爭、動亂狀態,便急着以法律壓縮人民言論自由空間,還能侈談民主?況且,要如何明確認定一個「談論」武統的人,就一定會「配合」中共武統?這是要處罰並未付諸行動的思想犯嗎?
防患於未然,各種爲預防疾病而採取措施的「預防醫學」爲顯學;但在司法領域,執政黨打着抗中大旗「預防性限縮言論」恐怕並非良藥,而是替臺灣最引以爲傲的民主自由打了一劑致命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