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美琴兜售中國威脅論
(圖/外交部提供)
準副總統蕭美琴抓緊520前的空隙,先是赴美,再受捷克議長邀請參加捷克智庫「解析中國」論壇。她回臺後,民進黨當局將此行定位在「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看似對兩岸關係的挑釁意味不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民進黨安排被大陸定性爲「典型臺獨分子」的蕭美琴赴美、歐,真實用意需要撥開迷霧。一個視角就是,蕭美琴此行的政治密碼,應該解讀爲在國際社會兜售「中國威脅論」。
邏輯是,由於「中國威脅」的存在,臺灣「沒有安全感」。民進黨新政府呼籲西方國家支持臺灣的民主體制。當然表面是維護共同價值觀,實際是將賴清德領導下的「臺獨的事實存在」,包裝爲「臺灣國際空間的需要」。這是民進黨所謂「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的真實含義之所在。
蕭美琴向國際社會兜售「中國威脅論」的判斷,有這樣的依據。其一,從政治基因看,她是蔡團隊「抱團思維」的受益者。臺灣社會一種看法認爲,蔡英文在民進黨中的權力來自李登輝。另一種看法認爲,蔡英文上臺時沒有任何派系背景,8年執政下來,蔡團隊「抱團思維」的最大特徵,就是「反中、抗中」,把兩岸關係弄成僵局。
其操作要點是,在臺灣「民主對抗專制」框架下,刺激美日對臺政策,使美日反華勢力,失去現實主義的謹慎和剋制,用捲入戰爭的威脅,爲「事實臺獨」在臺灣當政鋪路。這一過程中,經派系平衡與利益分配,蔡團隊成爲民進黨不可小覷、有特殊後臺的力量。
蕭美琴從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駐華盛頓辦事處代表到副總統,投身蔡團隊,成爲「抱團思維」的一分子,這樣的政治基因,遠比媒體宣揚的「蕭美琴英文流暢」重要得多。
其二,蔡英文強烈的個人政治意願的體現。蔡英文擔任臺灣領導人之前,透過社交媒體拋出擔任領導人的三個條件,第一是臺灣外部面臨「中國大陸的威脅」,第二是臺灣內部挑戰很多,領導人要承受很多壓力帶領檯灣繼續前進,第三是領導人必須是一個好隊長,要擔起所有責任。核心意思,就是強調「臺灣很危險」,所以她要站出來當仁不讓。
經過這樣的「三條件」,不僅民進黨需要「反對中國威脅」,臺灣也十分需要「反對中國威脅」。因此,作爲臺灣的領導人,接受「中國威脅」,成爲「政治密碼」。
其三,「蔡團隊」後繼有人,美國暗中支持。民進黨推行的「中國威脅」路線,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也經常釋放一些信號,供民進黨出口轉內銷。
在賴蕭配即將上任之際,民進黨以推動「臺灣問題國際化」爲幌子,配合美軍炒作臺海可能在2027年爆發戰爭,辨識蕭美琴美歐行「中國威脅論」的政治密碼,其中的關連性如何,才能穩住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作者爲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