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剝奪感 國營年終考評該檢討

行政院擴大紓困方案上路新北市三重區公所大排長龍。(本報資料照片

國營事業年年領高額年終獎金爭議已久,但在今年疫情衝擊各行各業,上百萬人苦領紓困之際,就顯得格外刺眼。事實上,國營事業如果績效好自然該肯定,但是過去即使發生中油斷氣造成815大停電,卻依然領到最高額年終,就不得不讓人質疑現行評鑑機制,是否到了該改革時候

日前一名視覺設計業的年輕媽媽請領紓困補助新聞引人注目,因爲她受疫情影響沒有案子戶頭剩下5萬元差點繳不出2個孩子補習費,最後是靠政府3萬元紓困金暫度危機。這凸顯這波受疫情影響人數不少以及困境

當然,選擇考入國營事業的人,當初就是看上這份保障,依機制領取福利並無錯。但是國營事業長年給人不管表現如何,就是保障4個月以上年終,卻是爲人詬病之處。

油電國營事業來說,除非政策負擔,否則每年2、300億盈餘是輕鬆平常的事。原因爲何?是因爲國營員工績效一級棒嗎?恐怕不是。雖然國營員工努力不能抹煞,可是油電大賺錢,不就是因爲獨佔與寡佔地位嗎?

看看中油2017年因爲斷氣造成815大停電事件、2018年發生95無鉛腐蝕問題油,隔年卻照樣領滿年終,就知道這要的考評機制真的出了問題。過去經濟部對國營事業的考評標準,如工安、環保考評分數過低,即便扣分也不影響其高年終請領標準就受質疑。

民間一片紓困之下,國營事業高額年終獎金只會給人相對剝奪感,檢討年終考評基準,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