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自宅 | 簡單又優雅
設計空間 | 書畫藝術 | 生活美學
本期我們精選了4個相關案例,這些住宅鄉建融合現代建築美學與傳統鄉村精神,不僅是對居住空間的革新,更是對生活方式的重新定義,同時爲那些渴望逃離都市喧囂、迴歸自然的人們提供了理想的棲居之所。
01.
崔崗藝術村自宅
地點:安徽合肥
建築面積:320㎡
2013 年,崔崗藝術家村正式開村,詩人、畫家、雕塑家、玩家等藝術家雲集。崔崗從此成爲合肥乃至安徽文化藝術村的一個代表作,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往。
建築總面積約爲320平方米,建設用地近長方形,可建設範圍僅有280平米,面寬12米,進深24米。
長方形用地決定了建築形態.由於原本農村自建房及年久失修等侷限性,最終決定將整體建築拆除。
一層空間。將裸露的承重結構牆體內退,兩面玻璃面圍合成建築主體空間會客廳。二層空間似懸浮在半空中的體塊,一定程度上弱化建築的體量感,模糊建築的邊界感。
建築立面上層空間上通過百葉窗式框架的運用,將可打開的窗戶隱藏在木製百葉窗後面,固定玻璃前面則是木製滑動門,提供防曬、遮光和隱私。
天窗和立面圓洞窗的開設在保證空間私密性時,也儘可能地增強室內與鄰近景觀,將室外的藍天與陽光隨時引入室內,隨着光線的移動呈現出明與暗的相互交織,充滿了時間的軌跡。
整棟建築以混凝土爲主體結構,裸露的混凝土樓板和承重牆體的有一種原始的、未完成的感覺,配上有歲月痕跡的中古傢俱。前後兩院模糊了建築和開放的景觀之間的界限,分隔了會客區域及餐廳,通過一條連廊連接。
二層是主人的私人辦公空間,兼作會議和討論使用及主臥空間。
融入唯美鄉村,現代而自然的住宅。挑戰在於,我們需要突破傳統的鄉建思維,創造一種與過去相連,但是屬於當代的設計干預。同時,設計過程中對於新與舊、裝飾性與功能性的討論,也試圖爲當下在廣袤鄉土大地蓬勃展開藝術鄉建實踐中提供一個小小的參考。
項目名稱:崔崗藝術村自宅
設計方:伍米尺建築設計事務所
項目設計 & 完成年份:2020年03月-2023年6月
主創及設計團隊
主創建築師:曹偉
設計團隊:李裕瑤、曹宇祥
項目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崔崗村
建築面積:約320㎡
02.
小南居
地點:上海
建築面積:460㎡
設計師希望能做出一個有情緒的房子。情緒的表達方式有很多,可以是音樂,文字,電影等等。而房子的情緒,他的理解是光線以及家人之間關聯。光能很好地表達一個房子的情緒,光因四季、天氣而變化,可以給人帶來各種不同的感官體驗,進而觸發人的思緒。
在家庭人員不多的條件下,空間則用“呼喚"形成家人之間的互動,從而激活房子的活力。四代同堂的自建房需要照顧到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習慣,在保持距離的同時,互相關注。
所以在空間的規劃上,採納了分區生活的方式:一個樓層一代人。每層除了設計獨立臥室外,還會以小客廳、戶外庭院、陽臺等形式,配以獨立的活動空間,以便去延續各自的生活習慣,會各自的朋友,打造各自舒適的環境挑空。
從一樓貫穿到屋頂,既解決了採光問題,也通過挑空的空間實現了家人間的互動。有什麼事情,直接擡頭或低頭喊上一聲,應答之間,柴米油鹽。
這棟老宅16米進深,左右間距只有1.5米,中間段的空間基本處於黑暗階段。建築的6個面中,3個面處於無光狀態。因此在設計時就得從另外三個面入手:通過不同方式,把光引至黑暗區域。通過不同尺度,形狀的窗,去規劃光線進入的方式。窗構造形成的同時,建築的形態也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
設計團隊: 直距建築
項目面積: 460 m²
主創建築師: 徐俊偉
設計團隊: 施瑋,舒之捷
結構設計: 施維
景觀設計: 直距設計
施工方: 泰州澳洋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其他合作方: 上海三圓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攝影師:Wmstudio
03.
母親住宅
地點:北京
建築面積:144.2㎡
“母親住宅”項目正是一個助力鄉村振興的獨立實驗樣本。建築師重構了鄉間現代家庭的生活場景,爲房山西營村與北京城區建立新聯繫提供了一份答案。
一座帶庭院的獨立住宅,寄託了大量中國城市家庭對理想居住的憧憬。儘管今天高密度的城市環境已難以向居民提供獨屬的院落空間,在近郊廣袤的土地上卻依舊孕育着無限的可能性。
按照最初設想,這座院子是爲退休老人設計的,到了週末也可以成爲祖孫三代團聚的場所。爲向撫育生命的母親致敬,特以“母親住宅”命名。
村內房屋大多坐北朝南,每塊宅基地邊界相對規整,密集的農宅和方格型路網勾勒出縱橫交錯的街巷肌理。“母親住宅”主入口臨着基地東側的主街,南、北方向皆面朝小巷,西側院牆與鄰居共用。
“母親住宅”建築與庭院的佔地比例接近1:1,通過凹凸的圖底關係,展現了兩者間的動態平衡。
入戶門外檐下的灰空間正處於宅基地中央,是整個院落的視覺中心和象徵家庭凝聚力的精神場域。這處灰空間讓居住者在一年四季裡的日常活動有了更多向室外延伸的可能性,夏夜可乘風納涼,冬日可在雪中圍爐煮茶,逢重要節日,全家人還能在此舉杯慶祝。
南立面上,各主要房間的窗口如同取景器一樣將庭院之中的風景引入室內,淡化了“內”與“外”的界限。而內向的院落既是人與自然互動的場所,又能保護室內私密,就像一個超脫於外在喧囂的“內向宇宙”。
在建築空間的整體設計上,建築師借鑑亞洲傳統空間智慧拓展並延伸了水平方向上的空間層次,同時圍繞通高的中庭創造出連續且豐富的室內豎向體驗。
“母親之家”平面佈局由東向西分爲三段。靠近主街的廚房及餐廳單元相對熱鬧。通高的中庭空間位於中段,作爲起居活動區連接着各個房間。西側樓上、樓下各有一組臥室和衛生間單元,安靜並確保隱私。二層東側是一個書房,靈活置換成其他活動空間或者臥室。
設計還特意開放出圍繞中庭的豎向交通空間,不同角度的視線在不經意間產生交匯。此外,南立面透明玻璃外牆最大程度延伸了空間縱深,人坐在中庭就能看到院子與天空。
出於對尺度和光線的雙重考量,“母親住宅”的屋頂呈“V”字形,屋脊壓低,東、西兩翼向外展開。反向坡屋頂的做法在保證二樓房間舒適度的同時,又避免了中庭過高而造成的尺度失衡和空間冗餘。
項目信息
設計方:CPLUS
創始合夥人:程豔春、李楠
主持建築師:程豔春
設計團隊:薄忱、劉曉光、周珂帆
建築面積:144.2平方米
攝影:劉晶、朱雨蒙
04.
玉米地住宅
地點:北京
建築面積:210㎡
氙建築因對廣闊環境的追尋而成立,在山河田村的起源性中,設計團隊尤其關心:如何在普遍性的村莊中站立,在廣闊的山河田圖景中站立,在現代語境中站立。它並不因鄉村的特殊風情、不因這塊土地這座建築是否永久屬於誰而變動本質。
院子所在的村莊,南北都有連綿的羣山環抱,在村莊和北山之間有常年流淌的河道、大片的田地。往昔世代的刻寫,讓生活其中的人們對這類山河田村的“古老”圖景暫且保有着親近的本能。
北方冬季陽光珍貴,當地更有“搶陽”一說(東偏北轉15度)。設計團隊沿用正房這一佈局傳統,涉及站立姿態的正房立面當需審慎推敲。院落不是室內空間的外部,而是居住空間的內部:整個一層成爲輪換交流的安定場所,一個完整的起居廳。
每家每戶的屋頂聚集,構成了綿延的族羣景觀。設計團隊採用人字坡頂將項目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周圍的肌理中。
建築成爲景觀的眼睛、環境的耳朵、信號的喇叭。由於建築的架構,使得外部的廣度和強度在日常中得以持續顯現,給予人一種支持:在安穩的出離、平靜的徘徊時接通非預設的信號。
項目信息
建築事務所:xian 氙建築工作室
項目地址:懷柔區,北京,中國
建築面積:210 平方米
用地面積:300 平方米
主創建築師:王岩石,白河
整體設計團隊:周夢箏,劉宜鋒,華金蓉(實習)
結構設計師:趙曉雷
業主:好山山好 / 鄉村生活建造者
攝影師:夏至
來源:最陶瓷
如果可以,請進入視頻,點個關注
喜歡視頻就點一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