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校招激戰:用AI搶AI人才

文/劉思嘉

正值三月,各家保險機構校園春招搶人戰正式打響。

3月9日,人社部部長王曉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介紹,2025年高校畢業生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

近日,各大險企紛紛發佈校招信息,包括平安保險、中國人保(601319)、泰康保險等幾家頭部險企合計釋放上千個崗位需求。

從崗位需求的細分領域來看,險企對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科技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凸顯。

因此,不少險企較往年提前開啓了“搶人大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險企招聘過程中,AI技術實現雙向滲透,有險企通過AI來選拔AI人才。

01 科技人才需求逐年增多

在保險行業轉型與機構主動“清虛”的雙重驅動下,提升人才質量,逐漸成爲行業招聘的新趨勢,險企的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科技類人才所佔的比重在逐年增加。

2022年前,險企在招聘時主要側重於金融、保險、管理、市場營銷、精算等傳統專業領域。尤其是出於對公司業績的考慮,險企在招聘時往往更加需要金融類和營銷類人才,招聘佔比達崗位需求的70%以上。

彼時,險企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雖有所需求,但尚處於輔助地位,技術型人才需求滲透率不足10%。

2022年1月,監管部門發佈《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各機構要注重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數據複合型人才。與此同時,2023年,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又“火出圈”,推動保險科技發展速度。

據行業數據統計,2024年,保險公司科技型所需人才佔比達到12.97%,其中,信息科技、數據開發、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成爲險企熱招的崗位方向。

一名資深保險獵頭表示,不少保險機構逐漸加大數字化人才的招聘和培養力度,目前招聘和培養兼具金融知識、科技能力和數據分析技能的複合型人才,已成爲險企的主要需求。

02 AI專業人士成“剛需”

2025年開年,DeepSeek橫空出世,各大險企陸續宣佈接入DeepSeek,因此需要更多相關技術人員操作運營。

以中國平安(601318)爲例,中國平安(601318)集團開放超2000個崗位,其中AI、算法工程師、前端開發等科技類崗位需求旺盛,佔比超30%。

2025年之前,其所需涉及AI的崗位主要爲AI訓練崗、AI項目經理、AI管理崗,這些崗位更多地側重於對現有AI模型的優化和成熟產品的推廣,大多是對各類AI模型中的文本、圖像、語音和視頻等進行各類數據採集、處理、清洗。

從2025年釋放的AI崗位職能來看,主要爲AI推動崗 、AI研發專家、AI運營顧問,這些崗位不僅要求具備紮實的AI技術背景,還強調將設計、開發和優化人工智能解決方案,並負責智能產品的運營。

這意味着,隨着AI技術的升級運用,保險行業對AI技術的應用已經從簡單的模型優化和推廣轉向了更深層次的創新和運營,因此也需要更專業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險企招聘過程中,AI技術實現雙向滲透,“用AI選拔AI人才”。中國平安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平安人”招聘系統,該系統運用自然語言處理與機器學習技術實現“AI人崗匹配+AI面試+AI談薪”全流程系統,精準識別符合崗位要求的學生。

03 政策與市場倒逼招聘轉型

事實上,險企“招兵買馬”不僅是在爭奪人才,更是在爲自身的數字化轉型和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隨着保險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科技人才已成爲企業競爭的核心資源。從傳統精算、銷售崗位轉向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等領域的“高精尖”人才爭奪戰,折射出保險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

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監管政策的導向作用發揮了關鍵作用。險企加速代理人隊伍“清虛提質”,向更加註重質量和服務效率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的必然結果;同時,監管《意見》要求,重點關注數據治理、架構設計、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專業領域。

這倒逼險企加大技術投入,積極引進和培養兼具金融知識、科技能力和數據分析技能的複合型人才,實現招聘轉型升級。

另一方面,也是順應時代變革,積極擁抱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隨着數字化普及,消費者對保險服務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他們越來越傾向於“智能覈保”、“精準定價”等高科技含量的服務,這進一步推動了險企的用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