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西湖法院:強制執行促化解 善意文明挽親情
“都是親戚,何必鬧到這一步?”在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法院羈押室內,執行局分管領導鄭院長的一句話,讓劍拔弩張的雙方當事人陷入沉默。這起持續三年的物權糾紛,最終在法與情的交融中畫上執行的圓滿句號。
2022年,代某、呂某與呂某某等四人的物權糾紛判決生效,要求騰退房屋。但當執行法官走進這座老屋時,看到的卻是74歲的呂某獨自生活、大兒媳閉門拒談贍養、二兒子袁某漂泊務工、小女兒遠嫁他鄉。面對“執行難”與“安置難”的雙重困境,執行法官的筆錄本上記滿了走訪記錄——他們深知,機械執行可能讓老人流離失所。
2025年春天,得知袁某返漢務工並住進爭議房,案件迎來轉機。當拘傳到庭的袁某與姨媽呂某某激烈爭執時,鄭小紅院長敏銳捕捉到雙方血緣紐帶:“你們是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親人啊!”她搬來兩把椅子讓當事人坐在一起,用方言跟他們聊起家庭往事。
“老太太現在搬出去,你們忍心讓她記不得回家的路嗎?”“申請人要回祖宅的心情我們理解,但親情總要留個餘地。”三個小時的調解中,鄭小紅化身“家庭調解員”,將法條翻譯成家常話。當申請人提出墊付租房費用時,她順勢拋出“以租代騰”的妙計:由申請人將房屋返租給被執行人兩年,既保障物權實現,又給老人適應期。最終,這個充滿溫情的方案讓雙方握手言和——申請人自願減免租金,被執行人承諾如期搬離。
在和解協議上簽字時,被執行人袁某顫抖着按下手印:“小姨,這兩年我一定把我媽的老物件收拾好。”呂某某眼眶溼潤:“要不是鄭院長,我們差點忘了本是同根生。”執行法官悄悄拭去案卷上的浮塵,這疊厚厚的卷宗裡,不僅記錄着法律的威嚴,更珍藏着一個家族破鏡重圓的希望。
東西湖法院始終堅持“如我在執”理念,在涉民生案件中充分運用“親情修復式”執行法,促成家庭糾紛執行和解。
4月10日,東西湖區法院開展荊楚雷霆2025武漢行動暨東執利劍專項集中行動,共出動警力20人次,警車5臺,實際拘留2人,執行完畢案件39件,執行到位金額172.77萬元。(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