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等10名教師被授予“北京市人民教師”稱號

來源:首都教育

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教育工會聯合開展了第六屆北京市人民教師獎評選表彰工作。

經市政府批准,授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武強、北京大學倪晉仁等10名教師“北京市人民教師”稱號。對北京師範大學王立軍、北京服裝學院王銳等10名“北京市人民教師提名獎”獲得者予以表彰獎勵。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們學校的老師↓↓

獲得者名單(10名)

武 強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倪晉仁

北京大學

趙 明

首都醫科大學

楊春鵬

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

張雪燕

北京市密雲區第二中學

楊森林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樑 博

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

劉春青

北京市平谷區第一小學

賈曉村

北京小學大興分校

解春榮

北京市延慶區第一幼兒園

獲得者名單(10名)

王立軍

北京師範大學

王 銳

北京服裝學院

張春芝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許德昌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

趙月靈

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

於立君

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

王 娜

北京市王平中學

王麗軍

北京師範大學良鄉附屬中學

褚 瀟

北京市北海幼兒園

徐 穎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中心幼兒園

以上受到表彰的同志是新時代教師隊伍的優秀代表,他們教書育人,成績顯著,貢獻突出,事蹟感人,集中體現了近年來首都教師隊伍建設的豐碩成果和廣大教師良好的精神風貌。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故事⬇⬇

北京市人民教師獎

武 強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武強,男,漢族,1959年10月生,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創新性提出了我國煤礦水防治的脆弱性指數法,多次負責特別重大透水礦難搶險救援,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水文地質學科高級人才。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

倪晉仁

北京大學

倪晉仁,男,漢族,1962年8月生,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致力於以環境與水利交叉爲特色的江河治理研究,白手起家創建北京大學環境工程學科,先後主持中國江河水沙災害防治等國家重大科技與諮詢項目,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培養了大量高水平創新人才,形成了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羣體爲主體的優秀團隊。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趙 明

首都醫科大學

趙明,女,漢族,1960年10月生,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堅守高等藥學教育教學一線35年,每年承擔11門本科及研究生課200多學時,是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藥學學科(第四輪學科評估B+)帶頭人,開發的一類新藥將填補國內外腦卒中新藥研究的空白,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的負責人。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楊春鵬

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

楊春鵬,男,漢族,1963年4月生,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服裝系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作爲“中山裝製作技藝”代表性非遺傳承人,致力於中山裝製作技藝項目研究和傳承,創新教育培養模式,積極開展社會培訓,培養了大批服裝高技能人才,促進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張雪燕

北京市密雲區第二中學

張雪燕,女,漢族,1964年12月生,北京市密雲區第二中學教師。34年潛心語文教育,從未離開三尺講臺,以“樂之”的工作境界,形成“求真、務實、創新”的教學風格,發揮特級教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引領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積極參與教育脫貧攻堅,幫助貧困地區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楊森林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楊森林,男,漢族,1977年1月生,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師。積極推動素質教育,落實因材施教,在信息科技的科普工作和拔尖人才高端培養工作上成效顯著,主持打造卓越科技教師團隊,建成了全國首箇中學創客空間,爲學校的特色建設、高層次計算機人才的培養做出積極貢獻,創新線上線下教學,加強交流合作,推動優質資源共享。曾獲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

樑 博

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

樑博,女,漢族,1971年4月生,北京市順義牛欄山第一中學教師。她是學生心中最美的“樑媽”,育人特色鮮明,教學風格獨特,在新課程改革中大膽創新,所指導的學生多人次在全國地理科學競賽中獲獎,與其它學科教師合作開設人文素養綜合課程,大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劉春青

北京市平谷區第一小學

劉春青,女,漢族,1974年4月生,北京市平谷區第一小學教師。創新性地開展“望聞問切1235一手式評價”,鼓勵學生“慎獨厲行,相信自我”,細化學生日常行爲養成標準,加強正面激勵,引導學生換位思考、誠信發展,多次承擔國家級、市級課題研究,課例《中華民族的最強音》《美聯美畫》榮獲全國一等獎,所帶班被評爲市級“先進班集體”。曾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賈曉村

北京小學大興分校

賈曉村,女,漢族,1976年1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小學大興分校教師。長期擔任小學班主任,以“讓愛心伴隨自己,把精彩留給學生”爲主線,班風班貌蓬勃向上,堅守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紮實的理念,把“情”、“趣”、“實”、“活”四字融會於日常教學過程,形成了靈動紮實的教學特色,多次參加國家、市級語文學科教學觀摩競賽並獲一等獎。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解春榮

北京市延慶區第一幼兒園

解春榮,女,漢族,1972年4月生,北京市延慶區第一幼兒園教師。她是擁有幼教情懷的新時代“蝸牛媽媽”,務本求實、永不言棄、堅持不懈、穩步前行,先後承擔近十項市級科研課題,積極研究解決幼兒在習慣養成、主動學習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着力培養幼兒努力向上的精神,促進幼兒持續發展,努力形成家園共育氛圍。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北京市人民教師獎提名獎

王立軍

北京師範大學

王立軍,男,漢族,1965年9月生,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他長期堅守人才培養第一線,建立起以語言文字學爲核心的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和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參與研製《通用規範漢字表》,多次主持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並將學術研究與國家社會重大需求緊密結合,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王 銳

北京服裝學院

王銳,女,漢族,1963年9月生,北京服裝學院教授。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50多項,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施課程思政,嚴謹治學,爲我國紡織行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帶領團隊開展核心技術開發,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提升國際競爭力,成功實現產業化。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張春芝

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張春芝,女,漢族,1970年9月生,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緊跟國家職教改革步伐,先後主持國家“雙高”、國家示範性重點專業建設、現代學徒制試點、北京市“特高”等重大改革建設項目,參與國家自動化類專業目錄修訂和教學標準、“1+X”證書等國家標準制定工作,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4項,國家專利12項。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許德昌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

許德昌,男,漢族,1962年12月生,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教師。在國家重大慶典和重要外事活動中,先後18次勇挑重擔,擔任專家組成員,指揮大型合唱,帶領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金帆合唱團連續五屆在“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中獲第一名,深入全國各地開展合唱藝術教學及交流,助推藝術教育發展與成長。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趙月靈

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

趙月靈,女,漢族,1973年10月生,北京市通州區潞河中學教師。探索實踐“喚醒”教育,在“滲透班級文化理念,塑造健全人格”和“引導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最大限度地喚醒學生潛能”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研究實踐“知識結構教學”,有效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於立君

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

於立君,女,漢族,1971年12月生,北京市海淀區翠微小學教師。創新特色班級文化,積極踐行適才揚性,自主發展的班級管理理念,打造綠色生態班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多維網狀教育模式”,作爲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着力構建立體網絡式工作團隊,發揮少先隊實踐育人優勢,培養紅色接班人,讓少先隊高舉隊旗跟黨走。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

王 娜

北京市王平中學

王娜,女,漢族,1979年1月生,北京市王平中學教師。紮根山區工作23年,從陪伴到培養再到培育,守望着山裡的孩子成長,精心設計特色課程,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勞動能力,植入“走出去學本領,走回來建設家鄉”的深厚情懷,關注學生心靈成長,注重培養伴隨一生的優秀品質,培育感受生活的能力,引領學生自信綻放。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王麗軍

北京師範大學良鄉附屬中學

王麗軍,女,漢族,1969年5月生,北京師範大學良鄉附屬中學教師。紮根基礎教育一線三十年,多年擔任畢業班教學,注重學科素養培養、學科思想滲透,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注重學科課程建設,連續多年負責北京市物理翱翔計劃物理課程建設與實施。曾獲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

褚 瀟

北京市北海幼兒園

褚瀟,女,漢族,1980年1月生,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副園長。堅持關注每一名兒童,發現不同、尊重不同、呵護不同,始終着眼幼兒的自主發展不斷探索實踐,形成了“活動是幼兒真興趣、過程是幼兒真參與,效果是幼兒真發展”的“三真”教學特點,秉持“傳遞、分享、共同成長”的理念,發揮輻射作用,交流教育經驗。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徐 穎

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中心幼兒園

徐穎,女,漢族,1979年4月生,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鎮中心幼兒園教師。始終堅持服務幼兒、服務家長、服務教師的初心,努力挖掘教育資源,爲提升農村學前教育質量不懈努力,注重加強課題研究,實現了從室內單一課程模式到室外開放、自由課程模式的轉變,深入數十所幼兒園,開展跨園示範指導,引領青年教師共同成長。曾獲全國模範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