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 iPhone 16 拍了一週,亮點和槽點都在這兒了
隨着 iPhone 16 的發售,人們最關心的不再是暫時不能落地的 AI,而是它最直接可見的亮點——影像。
升級的 4800 萬超廣角、躍升到 5 倍的長焦,到新鮮的相機控制按鍵與攝影風格調色盤,這些在發佈會上吊足了胃口的功能,它們實際表現究竟如何?
在使用了近一週後,我對 iPhone 16 的影像系統有了新的看法,並總結了這份評價,幫你快速瞭解參數之外的真實表現與背後隱藏的問題。
巧而不工的按鍵
相機控制按鍵,是這代 iPhone 上最引人注目的更新之一。
這顆按鍵由一塊玻璃、一個壓力感應器與一個機械結構組成,提供了一種與觸摸屏操作完全不同的交互方式。
它的設計與功能,我不再贅述,早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表達過對這顆按鍵的懷疑,果然,新鮮感褪去後,我幾乎放棄了使用它拍攝。
原因很簡單——蘋果試圖將過多功能塞到一個按鍵上,儘管科技集成度很高,但實際使用起來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順暢。
哪怕這顆按鍵有多種交互方式,但它的操作區域和電源鍵差不多大,這就意味着用戶的手指必須在這樣狹小的邊框上完成一項項包括焦距調整等功能的精細操作。
就像是用一把精緻的小鑷子去完成雕刻大理石雕像的工作。
並且,當 iPhone 處於熄屏狀態時,按鍵無法直接喚醒相機,反而需要先點亮屏幕,在效率追求上,甚至不如 Action button,讓原本期待的快速喚醒多了一絲阻塞感;
既然不適合作爲首選交互方式,那麼它能否從其他角度,幫忙解決一些用戶在使用相機時曾經遇到的痛點?
比如,水下拍攝。
曾經的 iPhone 雖然具備 IP68 防水,但觸屏功能會在水下失效,無法再通過屏幕拍照或是啓停錄製視頻。
現在,在相機控制按鍵的幫助下,iPhone 在水中依然可以喚醒相機並觸發快門,但無法通過滑動來進行更多的相機控制。
除了水下使用,第三方攝影 app 對它的支持如何?原相機可不是大家的唯一選擇。
爲了測試它的兼容性,我測試了最常用的創作 app——Blackmagic Cam,在打開 app 後,使用快門按鍵,並沒有觸發快門操作,而是直接跳轉回了系統原生相機,我常用的仿膠片軟件 Dazz 相機也是同樣的情況。
看來,想要真正將這顆集輕按、重按與滑動爲一體的按鍵用好,對於第三方 app 也是種挑戰。
在使用過程中,它的位置也讓我如鯁在喉——無論你是橫着握還是豎着拿,這個按鍵都不在順手的位置:橫握時,右手不是會擋住部分屏幕,就是按鍵位置太遠難以觸及;豎握時,大拇指的滑動範圍受限,如果將手向下進一步調整姿勢,又增加了手機跌落的風險。
最後,在我精心完成構圖,橫平豎直四平八穩後,重按這顆按鍵拍攝的話,手指的力會傳導到機身上,導致機身晃動,構圖被破壞,只能後期再處理。
所以,這顆按鍵更適合作爲屏幕不方便使用時的補充方案,而不是代替掉屏幕,成爲 iPhone 影像的默認首選。
最後,這顆按鍵幾乎沒有可維修性,根據微博博主 @樓斌Robin 的拆解來看,相機控制按鍵是通過焊接將鍵帽與內側的金屬襯板固定在一起,只能進行破壞性拆解。
也就是說,所以如果這顆按鍵損壞,可能只能進行整機更換,價格會超過大家的想象。
▲ 圖片來自微博博主 @樓斌Robin
據蘋果描述,在稍後落地的 Apple Intelligence 中與影像有關的功能將會由相機控制鍵喚醒,並且將會爲它加上對焦的功能。
我放個小小的預言,對焦功能將會以類似相機半按的形式出現在相機控制鍵上,通過保持輕按來對焦。
超廣角與長焦,進化與困境
在這代 iPhone 上,影像系統再次迎來升級與統一,但隨之而來的是整個影像系統的失衡。
在寫主攝的時候,我曾總結過:
而超廣角面臨着相同的問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邊緣的畸變,除了狹隘空間中的迫不得已,我真的很少主動用到這顆鏡頭。
▲ iPhone 16 Pro 超廣角鏡頭拍攝
儘管如此,我對這顆超廣角鏡頭的升級,依舊很感興趣,因爲它真正大展拳腳的場景,是微距。
當你將手機距離被攝體過近時,取景器的左下角就會亮起微距圖標,此時,雖然手機焦距沒有變化,但超廣角鏡頭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接管了成像。
也就是說,當你超過其他攝像頭的最近對焦距離限制後,調用的都是超廣角鏡頭並放大到相應的倍數,來保持焦距的一致。
那麼,升級了 4800 萬像素的 iPhone 16 Pro,表現到底如何?
我用 iPhone 16 Pro 以及 iPhone 15 Pro 的微距功能探尋了人們習以爲常,但難以注意的細微之處——眼睛。
▲ iPhone 16 Pro 微距 / iPhone 15 Pro 微距
放大來看,升級了 4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成像解析力的確比上一代有了輕微進步,虹膜組織清晰可見,但肉眼觀感上,並沒有出現質變。
看完了細微之處,我們再將目光轉向遠處。
在 iPhone 15 Pro Max 上,蘋果少有地提起了自己的落地技術,用一塊四棱鏡,將鏡頭光路延長,最終將長焦升級到了 5 倍。
今年,這顆四棱鏡結構的 5 倍長焦也出現在 iPhone 16 Pro 的機身上,Pro 與 Pro Max 的焦段再次統一,3 倍長焦正式成爲歷史。
先說結論,這顆長焦沒問題,但蘋果的影像系統已經真正成爲了瘸子。
首先,我用 iPhone 15 Pro 的 5 倍拍攝了一張照片與 iPhone 16 Pro 的原生 5 倍進行對比。
▲ iPhone 16 Pro 原生 5 倍 / iPhone 15 Pro 裁切 5 倍
放大圖片來看,iPhone 16 Pro 的原生 5 倍長焦有着更好的解析力,建築外立面的玻璃能清楚看到分隔處,而 iPhone 15 Pro 的裁切 5 倍就稍微遜色了。
5 倍勝負已分,那麼,我們曾經習慣的 3 倍呢?
▲ iPhone 16 Pro 裁切 3 倍 / iPhone 15 Pro 原生 3 倍 / iPhone 13 Pro Max 原生 3 倍
由於 iPhone 16 Pro 的長焦爲 5 倍,所以 3 倍爲 1 倍主攝裁切而成,放大以後的畫質已經處於崩壞邊緣,而 iPhone 15 Pro 則來到了自己的舒適區。
在傳統攝影的發展歷程中,經過大量用戶數據的積累,24mm 到 70mm 的焦段已經成爲了標準,覆蓋了日常大多數拍攝需求。
▲ iPhone 16 Pro 50mm 拍攝
在之前的 iPhone 機型中,蘋果通過 24mm 主攝的融合變焦,巧妙地涵蓋了 24mm、28mm、35mm 和 50mm 的焦段,並用 3 倍的 77mm 長焦來補足,從而覆蓋了完整的標準焦段。
▲ iPhone 16 Pro 24mm 拍攝
但在 iPhone 16 Pro 上,3 倍長焦的消失,導致 2 倍到 5 倍之間的焦段完全由主攝裁切完成,50mm-120mm 的焦段成像失去了質量保證。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在 3 倍焦段下,iPhone 16 Pro 的成像質量甚至不如 iPhone 13 Pro Max。
▲ iPhone 16 Pro 120mm 拍攝
對蘋果而言,焦段的延展是技術進步的象徵,但對用戶而言,反而失去了常用焦段的質量保證,以及選擇的餘地。
前置銳化減輕
不過在 iPhone 16 上,我們終於看到了銳化情況的改善。
爲了測試這一代 iPhone 的銳化情況,我們邀請同事在同樣的機位、同樣姿勢拍攝了多組樣片,並進行對比。
▲ iPhone 16 Pro 前置攝像頭 / iPhone 15 Pro 前置攝像頭
可以看到,相比 iPhone 15 Pro,使用 iPhone 16 Pro 前置攝像頭拍攝的照片中,在保留皮膚紋理的基礎上,過度銳化的現象的確改善了不少。
攝影風格——調色平權
新的攝影風格與調色盤,是我心目中 iPhone 16 Pro 最強大的更新。
數碼時代以來,調色軟件有兩個開山立派的角色——Adobe 與達芬奇。
它們帶來了諸如曲線、色階等經典調色工具,成爲行業標準,並廣泛影響了其他軟件的設計。但是,這也帶來了較高的入門門檻與陡峭的學習曲線。
調色,並且將顏色調好看這件事,一直是專業人士的特權。
隨着智能手機技術的發展,調色軟件逐漸進入了大衆視野,許多移動端應用仍然沿用了傳統調色工具的思路和操作邏輯,使得調色過程依然複雜,普通用戶難以輕鬆掌握。
現在,蘋果打算通過攝影風格的更新改變這個現狀,通過兩個步驟,將調色的權利普及到每個用戶手上。
第一步,蘋果試圖幫你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
從頭建立調色風格是成本相當高的事情,其難度更甚於學習調色的具體操作,所以蘋果先以自己的色彩理解,打造了一系列設計好的風格。
當你首次打開相機時,iPhone 16 會引導你選擇自己拍攝的四張照片,自動生成四宮格,並在你左右滑動屏幕時向你展示這些設計好的調色風格,以便你直觀地選出自己喜歡的一種。
第二步,蘋果將更大的控制權交給你,幫助你進行個性化調整。
蘋果簡化了原本複雜的調色參數,將其變爲一個直觀的調色盤。你不需要再去理解每個參數名詞的意思,也不需要知道它們決定了畫面的什麼元素,只需要用手指在調色盤上滑動,就可以找到喜歡的效果。
這兩步走完,你已經在 iPhone 的幫助下,在色彩美學的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調色風格,從此每一張照片都會呈現你更喜歡的效果。
作爲對比,在傳統的調色模式下,如果我要將這張圖片調整成整體偏向柔和的暖色調,需要在 Lightroom 中進行一系列的曝光、曲線、HSL 與色調分離調整,才能達成目的。
而在 iPhone 新的攝影風格與調色盤的共同配合下,我只需要簡單的兩步,就可以將照片調整爲這樣的暖色風格:
在使用的一週中,調色盤已經成爲我必備的拍照工具了,拍出來的照片幾乎不用再通過專業的修圖軟件,就可以調整出我喜歡的風格。
▲ 使用 iPhone 16 Pro 攝影風格拍攝的照片
當然,在拍攝中,你也可以隨時更改風格效果:
同時,攝影風格與調色盤在處理你的照片時,還進一步優化了算法,將人物與環境進行多層分隔,對你的膚色進行保護性渲染。
也就是說,無論你在調色盤上用多大的力度調色,都不會破壞照片中人物膚色的和諧與真實。
在使用中,我也嘗試了兩套不同的預設,分別配置給風景與人像,供大家使用:
1.人像調色
2. 風景調色
我非常喜歡這個功能,但這個功能越好,我對蘋果的怨言就越大——還是刀法。
我將 iPhone 16 Pro 拍攝的照片通過 Airdrop 傳到 iPhone 15 Pro 上,發現升級了 iOS 18 的 iPhone 15 Pro,依然可以使用新的攝影風格和調色盤處理 iPhone 16 Pro 拍攝的照片,但對於 iPhone 15 Pro 自己拍攝的照片,新的調色功能則無法使用。
反過來,如果你從舊 iPhone 換成 iPhone 16 系列手機,也沒有辦法用新的調色系統處理舊 iPhone 的照片。
也就是說,蘋果通過系統層面識別照片的拍攝設備,並附加了一層硬件鎖,只有 iPhone 16 系列拍攝的照片,纔可以使用新的攝影風格與調色盤。
這一刀,直接將整個 iPhone 家族的調色系統分割開來,並將長期並存。
甜點般的 4K 慢動作
據消息稱,在 iPhone 16 Pro 上,主攝從 IMX803 升級到了 IMX903。
這次迭代對於靜態畫質的影響並不大,但視頻得到了史詩級提升——慢動作視頻規格從 1080P 提升到了 4K 120 幀,肉眼可見的畫質提升,清晰度變化讓人驚豔。
但當真正用起來,我才意識到蘋果的刀法。
當你進入相機的慢動作模式並選擇 4K 分辨率時,你會發現焦段選擇只剩下 1 倍和 2 倍,也就是說,4K 120 幀慢動作只能使用主攝拍攝。
剛剛有提到,主攝的 24mm 和 2 倍的 50mm 雖然是常用焦段,可以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多數拍攝需求,但對於依賴 iPhone 進行創作的用戶來說,主攝與另外兩顆鏡頭的規格不統一,會對前後期工作流製造不少的麻煩。
有的朋友會說,並不是每個人都用 iPhone 創作,大多數用戶只是記錄一下生活。
沒錯,但即便是在生活記錄中,哪怕使用最常見的 H.265 編碼,4K 120 幀慢動作每分鐘的文件大小也在 740MB 左右,是 1080P 240 幀規格的 1.5 倍。
再考慮到等價金子的蘋果內存,使用這個規格記錄生活,性價比並不高。
作爲生產力工具不夠通用,記錄生活又太過昂貴,4K 120 幀更像是一口甜點,充滿誘惑,但吃不飽。
想吃更多?你只能等等 iPhone 17 系列。
不起眼的小細節
在使用 iPhone 15 Pro 掃街創作時,我常常選擇拍攝 ProRaw 格式照片,以獲取更大的後期空間。
但是,在抓拍時,iPhone 15 Pro 的快門延遲偶爾會讓我錯過決定性瞬間,並且拖累了我的連拍速度,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
在使用了一週左右,我發現 iPhone 16 Pro 在快門延遲上的表現好了很多。
▲ iPhone 16 Pro 拍攝的 Raw 格式照片
得益於 iPhone 16 Pro 上升級的 IMX903 主攝能夠以前代兩倍的速度讀取數據,48MP ProRAW 照片的快門幾乎沒有等待時間。
此外,A18 Pro 芯片的圖像處理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能夠更快地處理高分辨率的圖像數據,使得在拍攝高動態範圍或快速移動的物體時,反應更加敏捷、流暢。
除了快門延遲的降低,還有圖片格式的悄然更改。
在 HDR 的文章中,我曾寫過 iOS 18 支持識別 ISO Gain Map 的消息,這意味着 iPhone 與 Android 手機的照片以 HDR 顯示可以互通。
而關鍵,就在於照片格式。
之前廣泛使用的 JPG 圖片格式,僅支持 8 位色深,無法充分表示 HDR 圖像的廣色域和更高的亮度範圍,在 iPhone 16 Pro 上,蘋果使用了 JPEG-XL 格式,可以將 HDR 顯示文件嵌入其中,讓支持的設備都可以正確讀取這張照片的亮度該如何顯示,照片終於迎來跨平臺跨廠商地正確顯示 HDR 亮度的希望。
此外,JPEG-XL 能夠比傳統 JPEG 文件減少 30-50% 的文件大小,同時支持無損和有損壓縮,併兼具透明度、動畫支持和向後兼容性,使其適用於多種應用場景,如在線傳輸、圖像存儲和高品質攝影作品的後期處理,大大提升了傳輸速度和存儲效率。
總結
我可以看出,蘋果正在努力讓 iPhone 向一個專業的生產力工具靠攏,並引導更多的人使用 iPhone 創造,無論是 4K120 幀的甜品體驗,或是幫助用戶更輕鬆調色的攝影風格,都在印證這一點。
但當你開始欣賞這些功能時,就會發現蘋果明明可以做得更多,卻遮遮掩掩地,總是差一點。
究其原因,手機早已過了那個大跨步前進的時期,哪怕蘋果想提供更專業更強大的功能,也不敢一次性把技術儲備都給了,不然下一代給什麼?
不夠順手的相機控制按鍵和顯得不平衡的影像系統,就是蘋果爲了探索 iPhone 的未來做出的新嘗試。
這個時期的蘋果,正處於謹慎又迷茫的交織中,而 iPhone 16 系列,就是這種交織下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