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留學是給你換了個服務器?
如果人生其實就是一條命的探索遊戲,那麼對於很多國內學生來說,去留學就是換了個服務器。在另外一個服務器有新的地圖,新的規則,新的探索和發現。可以和國內的東西兩相印證,然後挑選出自己覺得更合適或合理的生活方式。
留學如果刨除哪些功利性的爲名校計,爲求職計,爲工籤計,爲留下來拿永計。其實還有很多軟實力的東西,爲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考慮。我們傾盡一生,其實不就是追求更好的活法嗎?
爲什麼說留學其實就是給你換了個服務器?
No.1 留學後你的學習方法改變了!
來英國之後,你會發現,沒有投喂式教育了,也沒有挫折式教育,他們也不問你結果,而是讓你去探索這個過程。
所以如果你想拿個好點的成績畢業,你需要改變學習的策略,你需要去做大量閱讀,甚至去做主題式閱讀,然後快速整合所有內容,讓自己短時間成爲這個領域的行家。其實英國的本科學習的過程中,就是在做主題式閱讀的過程,你找到和你專業相關的書,然後通讀,快讀,精讀。
這種學習方法的改變,其實是快速迭代你思考能力的一種表現,不同的觀點,你可以互相印證。你會多出更多思考,你會形成自己的思維框架。而不是不斷被投喂知識點,只是被動吸收。在反覆迭代新知識的過程中,你漸漸變強,逐漸更容易看穿事情的本質。
No.2 留學後你的節奏改變了!
來英國後,你會發現,你節奏慢下來了,你不用很着急,被催促的做各種事。你不用像國內那樣,急切的擔心高考後升本科怎麼樣,本科後申研如何,研究生後就業怎麼樣,就業後婚姻又如何,婚姻後孩子教育又怎樣。
你不用陷入這種大環境綁定的節奏裡。新的服務器裡面,只要你能融入當地,你會發現新的生活規則,你會發現慢下來的美好。國內的快,和英國的慢,其實能治癒很多學生的焦慮,抑鬱甚至很多情緒問題的。
國內很多學生總是被動的被安排的去做很多事情,按部就班,被指指點點。但在這邊不一樣,你就是你,你爲自己而活,你可以40歲了,再去讀個碩士。你也可以工作十年後在讀個online課程繼續進修。你可以掌握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你有長時間的度假,有大量閒暇的時間來處理自己的興趣。你不只是個牛馬,只爲了碎銀幾兩,被無限的盤剝。
其實國內現在很多事情,發達國家早就經歷過了,很多事情,我們能看到人家的過程,在深入瞭解和對比之後,我們該有一波學生覺醒點。沒必要把自己所有時間賣個工作,然後大家統統捲起來。這又何必?大家都是一輩子,怎麼過好這一輩子,如何爲自己而活?我覺得是國內大多學生需要思考的一件事。
No.3 留學後的社會規則改變了!
對於上層建築來說,社會規則基本都一樣,誰掌握了資源,誰是制定規劃的人,他們的權利是穩固的。但對於中產和底層來說,國內和國外其實又很不一樣了。
其實中產在國內已經比較滋潤了,雖然比較卷,但社會關係和資源都比較穩定,只是孩子一般很難能繼承他們的學識和技能,有些會斷檔掉。但大多中產在國內其實比在海外要舒服點,在英國的中產,稅又高,也得不到最好的教育,快樂式教育又不願,也痛苦的。如果要投入精英教育加私人醫療,那又是一筆龐大的支出,雖然能報銷不少,但依舊是大支出。其實不如國內這邊滋潤,國內這邊就是食品安全和空氣質量讓你難受點,其他你最起碼向下還可以享受到人口的紅利。
英國這種,其實很適合富裕階層和底層來,一個是享受生活,一個是改變生活。對於底層來說,英國還是機會很多的,畢竟他們人賴,你勤快點,也能突出來。而且信息差多,機會也多,你只要肯做,花個十年,大家也都能富裕起來。
留學後,你可以根據自己所在層次,選擇不同的生活。富裕家庭,湊個10年,拿個永居便是,可以來回跑。一半時間住英國一半時間回國。底層的就勇一點,選那不回頭的路,直接就賴在這邊,不把六神裝搞全,就不選擇回來。至於中產,其實相對來說是最虧的,留那邊資產不夠,回來,家裡關係又不夠鐵,無論留還是不留,都需要你卷。其實還是勞碌命,不敢停的。
總了個結:當然,不是換了個服務器,你就能活得更好,但對於富裕階層來說,在那邊都能過的更好,來回切只是體會不同版本的福利,有更多選擇。對於底層來說,換個服務器,其實是大好事,畢竟另外的服務器,沒那麼多人和你卷,社會福利相對好點,同樣是牛馬,單位時間收入會更多點,有機會能出去最好不要回來。
對於中產家庭這波留學生,回還是不回,根據自己想要選擇的生活方式去進一步選擇即可。有很多人是不願意留的,國內好吃好喝好姻緣,國外好山好水好寂寞。很多留學生半點逗留的興趣沒有的,但也有不少學生,被國內大環境給整抑鬱的,又在海外的學習生活中被治癒了,和解了,這部分人是該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