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籌建百家牙科診所,大衆口腔衝刺港交所IPO
儘管消費醫療行業備受挑戰,但仍有口腔企業沒有放棄上市夢想。
近期,口腔醫療服務機構武漢大衆口腔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衆口腔”)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
報告期內,大衆口腔的業績穩步增長。
2021年至2023年收入分別爲3.81億元、4.09億元和4.42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17億元、0.43億元和0.5億元。
此番IPO,大衆口腔計劃將募資額用於新建80至100家口腔服務機構,同時收購40至65家口腔服務機構。
但由於此前已有多家口腔醫療服務機構港交所IPO無果並轉戰新三板後,大衆口腔或許也將面臨估值考驗。
意在併購擴張
此次遞表港交所,並非大衆口腔首次與資本市場結緣。
早在10年前,大衆口腔就已經掛牌新三板,但此後由於市場活躍度較低等問題,2018年便主動摘牌,並計劃在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
“新三板是僅對合格投資者開放的市場,與其他證券交易所相比,其交投量及流通性相對較低,難以反映本公司股份的公允價值。”大衆口腔指出,“我們當時正在尋求在其他證券交易所(包括聯交所)的機會,讓我們有機會進入更成熟的國際資本市場。”
新三板退市後,大衆口腔遲遲未能啓動IPO,但業績已經有了較大的增長。
2023年,大衆口腔的收入、淨利潤分別爲4.42億元、0.67億元,已經是2016年的5.46倍、6.7倍。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大衆口腔2023年淨利潤規模在中國民營口腔機構中排名第三,前兩名則分別是“牙茅”通策醫療(600763.SH)、牙博士(874689.NQ)。
但大衆口腔的業績和通策醫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2023年,通策醫療收入、淨利潤分別爲28.47億元、5.78億元。
僅從門店數量來看,大衆口腔與通策醫療的差距並不大。
截至2024年6月末,大衆口腔合計擁有81家醫療機構,分別是4家醫院、70家門診部和7家診所,主要位於湖北和湖南的8個城市;
截至今年6月末。通策醫療則擁有84家醫療機構。
但從牙椅數或許可以一窺差異。截至今年6月末,大衆口腔的牙椅數僅爲692臺,但同期通策醫療已經達到3037臺,是前者的4倍多。
對此,大衆口腔打出的牌是併購。
大衆口腔的募資用途之一,正是未來五年在華中地區新建約80至100家口腔醫療機構,每家新口腔醫療機構預期佔地約3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配備約6至10臺牙椅;同時計劃未來五年收購40至65家口腔醫療機構,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等華中地區。
消費需求走弱疊加供給量的減少,推進併購確實有一定的估值優勢。
公開報道,今年以來市場頻頻傳出連鎖口腔醫療服務機構破產的消息。例如6月優貝口腔醫院被曝陷入停業糾紛,
“隨着市場中口腔診所的收購成本變得更具性價比,公司對併購持開放態度。”通策醫療表示。
但行業人士認爲,消費醫療需要順應經濟週期的發展,逆週期併購能否獲得足夠的回報,或許需要打上問號。
“市場低谷肯定推動併購,但併購的難點是能否在低線城市獲得持續的增長。由於消費醫療是順經濟週期的,而不是像剛需醫療那樣是逆週期的,所以消費醫療可能還會面臨市場需求下降的壓力,當下開展併購主要看能否獲取足夠的回報。”北京一位醫療行業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面臨估值之考
併購並不是靈丹妙藥。
儘管大衆口腔的門店數、牙椅數均高於牙博士,但盈利能力依舊不敵後者。
截至今年2月末,牙博士的直營門店數爲41家,僅爲大衆口腔的一半左右;同期牙椅數爲635臺,低於大衆口腔57臺。
即便如此,大衆口腔並未創造更爲更爲理想的業績規模。
2023年,牙博士的收入、淨利潤分別爲13.22億元、1.14億元,均高於大衆口腔。
粗略以2023年收入計算,大衆口腔平均每臺牙椅創收63.87萬元,僅爲牙博士的三分之一左右。
從業務結構來看,主因或在於大衆口腔的收入集中在低客單價的綜合牙科診療業務。
2023年,大衆口腔的綜合牙科診療服務創收2.37億元,佔總收入的比例超過5成,同期種植和正畸的佔比分別僅爲27.8%、18.5%。
但同期綜合牙科診療服務的客單價爲431元,種植和正畸則可以達到1562元、583元。
相比之下,同期牙博士近5成收入均來自種植,且客單價可達到1.25萬元。
或正因如此,大衆口腔的毛利率也低於同業。
以2021年、2022年的毛利率均值對比,大衆口腔爲37.17%,但通策醫療、牙博士分別爲39.67%、46.12%。
不過此番IPO,擺在大衆口腔面前最重要的考驗或許來自能否以合理的估值成功發行。
2022年,牙博士曾經兩度遞表港交所,但最終因爲市場環境而主動終止了IPO,並轉戰新三板;
2023年口腔醫療服務機構馬瀧醫療管理(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也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並於今年初獲得了證監會的備案通知,但目前其招股書財務資料已然失效,且並未進行更新。
“港股的財務資料有效期是6個月,一般來說如果之後很久沒更新財務資料就是放棄了。港股審覈比較鬆,一般是卡在發行這關,如果估值不行,可能公司管理層也不想上。”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解釋稱。
如今更多的口腔醫療服務機構瞄準了北交所。
今年10月,新三板掛牌公司藍天口腔已經完成第三期北交所上市輔導;2021年家鴻口腔在創業板IPO上會前夕撤回了申報材料,並於今年10月掛牌新三板。
大衆口腔能否斬獲理想估值,爲後來者注入更多信心,正受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