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人奉獻一生」最終卻孤獨死去…她獨居30年有感:不該過度依賴家人、為自己而活是真理
《阿信》編劇、日本人氣劇作家橋田壽賀子認爲,很多人爲「家庭」或「家人」付出太多,反而失去了自我。 示意圖/freepik
孤獨死友人的警惕
自從先生過世後,至今已經三十年。現在,我靠自己工作賺錢,不讓人操心,也不造成他人困擾。直到人生終點,我都會這樣自己照顧自己,直到最後死去。
如果我有孩子,當然會投資在孩子身上,之後就能獲得回報。但我沒有投資的對象,所以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不過事實上,投資孩子不應該是爲了獲得回報。膝下無子的我說這種話或許很奇怪,但面對孩子,不就應該是不求回報、「自己爲自己的臨終做好準備,即便孩子漠不關心也無所謂」嗎?
如果心懷期待卻得不到孩子的回報,期待的心情將有可能轉變成恨意。對自己的孩子懷恨在心,難道不是很悲哀嗎?
我有個女性友人,自從先生過世後,她就獨自照顧婆婆並同時撫養兒女。後來兒女成家立業後,由於女兒和媳婦都有工作,因此孫子小時候就寄養在她身邊。
她不僅爲孫子打理三餐,也照顧得無微不至。雖然她經常抱怨腰痛腳痛,但對她而言,爲家人奉獻就是自己的生活目標。我雖然覺得她「好可憐,被人這樣任意使喚」,不過當然,這些話我並沒有說出口。
好不容易孫子也長大獨立了,基於總有一天要和兒子一家人同住的打算,她蓋了一棟三層樓高、兩代同堂的房子。誰知道,後來媳婦卻表明「不願意和婆婆住在一起」。
於是,她只好自己一個人一直住在這棟偌大的兩代同堂房子。她經常向我流淚表示:「兒子和女兒都不來看我,就連孫子也是,虧他小時候我那麼照顧他……」
我只好安慰她:「反正妳也幫過他們了,這樣不是就好了嗎?接下來的人生,妳就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吧。」
然而,她完全沒有自己的喜好。對家人奉獻就是她的人生,所以她只會照顧孩子和孫子、做家事、爲他人忙忙碌碌。爲家人做了這麼多之後,一旦不再有自己可以做的事、只剩獨自一人時,卻找不到任何想爲自己做的事了。
走過戰後的女人,很多都是如此。倘若能轉換心境告訴自己,「哎呀,終於只剩自己一個人,可以放鬆了」,倒不成問題。就像我這種人,拚命工作的反作用之下,玩起來同樣也很努力。但朋友她並不是這種人。
她的一雙兒女都覺得媽媽身體還算健康,一個人住應該無所謂,因此對她不加聞問。結果就在她八十幾歲時,竟然就這樣一個人孤獨離開人世。由於平時沒有人會來看她,她就在偌大的兩代同堂房子裡死了兩天才被發現。
她以前總是對我這麼說:「妳好可憐,沒有孩子陪妳。」這時候無論我說什麼,聽起來都像在逞強,所以我總是沉默以對。不過到後來,她經常對我說的卻是:「妳真好,對自己一個人已經看開了。」
看到她的離世,我想,只要對家人有所期待,一旦落空,想必晚年會過得非常寂寞孤單吧。
不可太過依賴家人
愈是對孩子盡心盡力的人,只要孩子不如預期孝順,或許會更容易感到落寞和後悔。不過相反的,孩子長大後如果還一直留在父母身邊,不是更奇怪嗎?結了婚之後,理所當然要以和另一半的生活或自己的家庭爲重。
這麼說或許很無情,但我認爲正因爲一直把孩子視爲己有,期待落空時纔會覺得遭到背叛。
我從小就不曾體驗過像家的家庭生活。父親長年定居朝鮮,戰後我又獨自一人在東京生活,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作一家團圓。一直以來我都是獨自一人在異鄉,不依賴任何人地一路走到現在。也因爲這樣,我不會遭人背叛,也沒有恨過任何人。
二○一六年播出的《冷暖人間》,描述的便是這種心情。劇中提到泉平子所飾演的岡倉家次女五月,隨着料理店「幸樂」的改裝,生活頓時多出不少空閒,讓她不知如何是好。
或許在這個世上,太多人都爲「家庭」或「家人」付出太多人生了,最後反而失去了自我。
先生離開已三十年,但我從不覺得寂寞
我是個獨生女,所以自從我嫁到巖崎家之後,橋田家也跟着絕後了。愛媛那邊父母和前代祖先的墳墓,我仍舊持續在祭拜。老家信奉的是淨土真宗,但我並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純粹只是祭拜父母和先生,還有祖先和橋田家的代代先靈罷了。
不過,在熱海的家裡,我經常會感覺到先生的存在。當我在二樓睡覺時,似乎可以感覺到「啊,他在樓下客廳」,或者當我在客廳寫稿時,「他就在二樓的書房呢」。屋外對面的客房是先生過世之後才增建的,所以那裡不會有他的蹤跡。
我們婚前購買的大餐桌,在當初從東京搬家到熱海時也一塊搬過來了,就放在客廳裡,正好可以遠眺整片網代灣。每天我無論吃飯或寫稿,全在這張桌子上解決。
《阿信》也好,或是《女太閣記》(おんな太合記)或《冷暖人間》,全都在這張桌子上完成。我總覺得只要在這張桌子上,稿子就能順利完成。這種莫名的信心,或許是因爲先生就在這個家裡吧,讓我有種「有人在爲我加油」的感覺。
因爲這樣,我完全不覺得先生已經離開我了。偶爾早上睡醒時會想到「對了,得起來幫他做早餐才行」,或是以爲他人還在東京的工作室,「得打通電話給他才行」。
我唯獨對先生纔有這種過世的人還在身邊的感覺。如今我已經一個人獨居三十年了,卻一點也不寂寞,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吧。
《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 圖/大塊文化
本文摘自《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2018/08/25大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