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絢委員: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西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作爲與經濟發展聯繫最爲密切的教育類型,在服務西部地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優化升級、弱勢羣體就業等方面,發揮着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職業教育也得到長足發展,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職業本科院校數量不斷增加。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常委,青海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青海省委主委王絢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西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對助力西部大開發新格局至關重要。
人民網記者: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應該看準哪個方向?
王絢委員: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闢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爲教育長遠發展“把脈定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西部職業教育如果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搶抓國家戰略新機遇,融入時代大局、融合發展趨勢,加快數字化轉型,進一步打破地域限制,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差距;培養更多具有數字化素養和能力的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匹配現代市場需求,更好地服務於當地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
人民網記者:目前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絢委員:目前,包括青海省在內的西部地區職業教育數字轉型在平臺建設、資源整合、課程創新、產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青海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建成萬兆校園網、25間智慧教室、5間全自動錄播教室,400TB容量的標準模塊化數據中心支撐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與共享。
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方面,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依託VR、AR、互聯網等多種技術手段,建成了集康復、預防、公共基礎虛擬仿真爲一體的“高原民族地區智慧醫學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成功入圍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公佈的全國2022年度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典型案例。
同時,課程體系與技術融合創新。比如青海職業技術大學引入清華大學專家指導數字化課程設計,如“綠色算力與人工智能”融合課程,助力教師數字素養提升。
此外,產教融合不斷深化。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命運共同體”,如蘭州資環大學引入企業技術骨幹參與課程開發,強化實訓空間建設,通過氣象專業結合AI技術提升天氣預報模型的準確性。
人民網記者:西部地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還面臨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王絢委員:西部職業教育仍面臨資源配置不足、教學質量不高等突出問題。
因此,我們建議:一是實施“西部職教數字新基建”工程。中央財政設立“西部職教數字化專項”,撬動地方投入,強化西部職業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西部院校“5G+智慧校園”全覆蓋,支持西部院校建設數字孿生實訓室。強化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結合西部產業發展需要和院校發展實際,整合優化東部優質課程、虛擬仿真實訓資源,向西部院校免費開放。
二是在邊遠地區優先推動數字化教學改革。以東西部職業教育幫扶協作爲基礎,以西部職校爲主開發“職業教育AI教學系統”,推廣AI驅動的精準教學,基於學生特點推薦個性化學習路徑,實現大規模的個性化高效學習。建設並開放數字孿生工廠,探索“遠程帶教”模式,企業技術骨幹通過AR/VR設備遠程指導實操。
三是構建職業教育數字資源共享機制。建立數字資源貢獻激勵機制,國家對向職業教育貢獻數字資源的企業,給予稅收抵免政策。推動東部職業院校與西部院校“結對共建”,鼓勵東部數字教育資源向西部開放。以西部企業爲主,合作開發適配西部產業和學生實際的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數字資源開發經驗。
四是強化西部職教師資數字能力提升措施。實施“西部職教教師數字素養提升計劃”,聯合AI頭部企業開發定製化培訓課程,以AI教育變革能力提升爲目標,3年內完成西部職教教師輪訓。設立“數字教學創新獎”,表彰在數字化教學改革中作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和教師。(人民網記者甘海瓊採訪整理)